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null中国

更多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雷格设计

制造行业

首页 > 行业资讯 > 制造行业 > 详细内容

倡导绿色低碳 比亚迪启动碳中和规划研究

2021/2/1 15:10:1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为积极响应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比亚迪争当可持续发展先锋,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组织社会公益及环保活动,在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运营等方面强化碳减排行动,同时通过绿色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加快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比亚迪争当可持续发展先锋,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组织社会公益及环保活动,在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运营等方面强化碳减排行动,同时通过绿色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加快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积极承担责任,争做行业标杆

  碳中和是指人为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使得大气中不再增加新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比亚迪一直肩负高度社会责任感,把温室气体管理作为企业运营活动的一部分,建立《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管理程序》,每年统计并向相关方披露自身碳排放数据,积极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行动。比亚迪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中,通过能源审计、内部审核、节能技术改造、员工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实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亚迪通过构建绿色能源管理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开展技术和管理节能等方式,持续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为城市提供一揽子绿色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绿色梦想的坚定实践者和引领者,比亚迪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企业发展,开发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电动叉车、云轨、云巴及LED等绿色技术产品,打通能源从获取、存储到应用各个环节,为城市提供一揽子绿色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比亚迪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资源投入,强化上中下游产业链节能减排,构建“绿色供应商、绿色原材料”的绿色采购体系,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碳足迹,倡导绿色出行,助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力争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碳减排的标杆企业。

  坚持技术创新,助力零碳目标

  作为零排放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创者,比亚迪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提出给汽车尾气排放做三个“1/3”减法,助力零碳目标。第一,通过推进公交、出租、网约车等全面电动化,率先减掉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一个1/3,助力实现公共交通的低碳化。2010年,比亚迪提出了全球首个公共交通电动化方案,形成国家战略,现已是全球共识。第二,通过推进城市卡车及专用车全面电动化,减掉尾气排放的第二个1/3,助力实现工程和物流的低碳化。2015年,比亚迪提出“7+4”全市场战略,在公交、出租及私家车基础上,增加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道路客车,推进“七大”常规领域汽车电动化,同时在机场、仓储、港口及矿山等“四大”特殊领域推出电动专用车。第三,通过加速私家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减掉剩余1/3尾气排放,最终进入汽车全面电动化时代。比亚迪推出了高安全刀片电池、高性能碳化硅芯片、高效率DM-i超级混动系统,加速私家车电动化进程,满足公众对绿色出行的美好需求。此外,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比亚迪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大中小运量协同发展,提高小运量轨道与地铁的匹配比例,助力实现路网运行的低碳化。比亚迪站在世界轨道交通创新最前沿,不断探索绿色出行方式,将电动车产业链延伸到轨道交通领域,推出中运量云轨和小运量云巴,代表电动车和轨道交通行业跨界创新成果,持续助力城市节能减排。到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含乘用车、商用车)累计销量超100万辆,累计减少CO2排放超548万吨,相当于植树4.6亿棵。

  为了让城市发展可持续、让人类社会更繁荣,除了用二次能源驱动交通体系,比亚迪还开发出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促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比亚迪率先开发出“光储一体化”模式,突破传统光伏发电瓶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应用,让清洁能源满足更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高安全的储能系统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结合,帮助用户将白天太阳能所发的清洁电力储存下来,供晚上使用。比亚迪给太阳能系统配置储能技术,可以让电网吸收和并网更多可靠、安全、低价的可再生能源,助力能源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目前,比亚迪储能电池全球累计交付超过1GWh。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