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为乡村振兴注入“水”动能
2020/10/26 11:14:0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溪水静静流淌,沿溪而建的古厝被改造成民宿,村民悠闲地在慢道上散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治理的永春县桃城镇南星溪项目,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溪水静静流淌,沿溪而建的古厝被改造成民宿,村民悠闲地在慢道上散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治理的永春县桃城镇南星溪项目,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在泉州的广袤乡村,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越来越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这背后,是泉州市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水电退出和清新流域建设“四大专项行动”所带来的美丽蜕变。
农村饮水受益人口超28万
“以前周边十多户村民共用一口机井,只能用水泵抽水储存到水塔里。一到下雨天水就浑浊,有时很久没下雨,储水量就有点紧张了。”南安市官桥镇盐田村村民欧阳大明告诉记者,村里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后,解决了村里400多户近1800人的用水难题,覆盖所有的贫困户。盐田村村两委还就工程维护管理做了长远规划,每户适当收取入户费,一吨水暂定收费1元,用于支持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
这是泉州将安全水、放心水供应到“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2018年起,市水利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动。截至目前,落实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受益人口32.31万人,占三年总计划28万人的115.4%,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从2016年的45%提升到2019年的77.8%,位居全省前列。
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
2018年,泉州市出台《泉州市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一大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良性运行体制机制。
当前,泉州市正按照该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累计建成6.47万亩,占三年总计划的92.4%;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累计建成4.43万亩,占三年总计划的110.8%;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改造面积10万亩,提前完成三年计划目标。
泉州市还不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后管护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完善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建后管护实施细则,逐步实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措施。
小水电退出成效明显
20世纪中叶,泉州山区开启全国小水电建设先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受制于开发较早和设计理念等问题,一些水电站在改善流域大生态同时,也影响了局部河段和一些支流的小生态。
2015年,泉州市以永春为试点,按照“统筹兼顾、注重生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行政、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小水电退出试点工作,仅当年度就退出小水电站15座、转型3座。其中,位于永春桃溪流域的石玉水电站引水渠道总长6.5公里,1982年投入运行,装机容量7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72万千瓦时。电站经第三方评估补偿152万元后拆除退出,有效地恢复桃溪5公里主河道流量。此后,永春县又陆续退出小水电站15座,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泉州市总结推广永春小水电退出成功经验,出台了《小水电退出三年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退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对生态影响重大的小水电站83座、装机容量16319千瓦。目前,全市已完成小水电退出95座,装机容量18360千瓦,提前完成三年任务,水电开发造成的河道减水断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打造清新流域样板工程
“思路拓展开阔了乡村建设视野。”在霞陵溪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段,看着河道清水流淌,不远处,村民正在一片绿油油的田地里忙碌劳作,埔头村委会主任陈宋秦有感而发。他提及的“思路”,正是由市水利局统筹推进的清新流域样板工程,以水为脉,综合施策,富美乡村。
2018年,泉州市开始实施《清新流域样板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基本建成20—30个清新流域样板工程。市直水利系统以清新流域建设为载体,以“提升联创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清新自然、富有野趣的流域环境生态样板”,成为泉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19个抓手之一。
针对清新流域建设涵盖市、县、乡、村四级,涉及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12个部门的情况,市直水利系统党委拓展延伸“三级联创”,创新开展党建“四级联创”活动,引导各级联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在清新流域建设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随着清新流域样板工程建设的推进,泉州市已完成顶层规划、体制机制建立、样板工程实施三项主要工作,阶段性成效赢得了流域内群众的好评与支持。15个已建成项目正在巩固提升,着力打造示范样板工程,8个新增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于年底基本建成。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