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中“扫地机器人”技术获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
导言:近日,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主办、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和湖北省发明协会承办的湖北省2019年高价值专利大赛中,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提交的“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在269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湖北省2019年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
来自水利部网站消息,近日,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主办、湖北省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和湖北省发明协会承办的湖北省2019年高价值专利大赛中,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提交的“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在269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湖北省2019年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
近年来,长江科学院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指引下,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了一大批新型、实用的科技成果。“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主要针对湖库等封闭水体交换慢、污染难治理等特点,研制出高适应性、模块化、原位削减氮磷营养盐并抑制水华的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微电流电解、微纳米曝气、高性能吸附、信息反馈与控制等功能单元,可有效解决湖泊、水库等封闭性水域的富营养化和水华问题,被业内称为水中的“扫地机器人”。
自2011年起,长科院相关项目团队开始着手“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研究,经过多年研究论证以及现场试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用技术。该系统所包含的核心技术先后获国家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3项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还作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大成果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并获得2019伊斯坦布尔国际发明展金奖。
2014年11月,该技术应用于武汉市后官湖水环境治理,通过12天运行,可将20000m3氨氮和总磷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劣V类)的水体,提升至IV类标准,氮磷去除率均达30%以上。2017年5月,在水域面积约为10000m2,平均水深约为2.1m的武汉市庙湖,通过2个月的运行处理,叶绿素a含量降低45%,技术应用示范期间及技术示范后几个月,水体均无水华发生。该技术也应用于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剑河缓流河段的藻类治理。
该技术能够为快速和持续修复污染水域、获得修复实效提供技术保障。适用于湖泊、水库库湾、池塘、景观水体等氮磷、藻类污染较为严重的封闭或缓流水域;因无二次污染风险,具有生态友好的特点,还可用于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局部水域的净化;可根据水域面积大小有针对性地对系统进行组合扩展,以适应不同面积水域的处理需求;还可搭配其它高效、快速的水质净化新技术(如电磁耦合技术、纳米材料吸附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用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具有高适应性,可模块化组合,智能化操控,清洁能源驱动,可全天候运行等优势。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