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null中国

更多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雷格设计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聚焦“慢粒”治疗新进展 停药治愈不再遥不可及

2020/5/25 16:16:35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在5月24日召开的2020诺华肿瘤(中国)血液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王建祥教授表示,并分享了目前慢粒治疗策略进展与创新、治疗目标以及患者管理模式等话题。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传统认知观念中,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治之症”。其实不然,有一种白血病,即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简称“慢粒”)可以说是幸运的,被称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

  “在医药学领域专家们持续不懈的努力下,既往严重威胁生存的‘慢粒’,在创新疗法下已逐渐变得可控、可治,治愈也不再遥不可及。”在5月24日召开的2020诺华肿瘤(中国)血液高峰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王建祥教授表示,并分享了目前慢粒治疗策略进展与创新、治疗目标以及患者管理模式等话题。

  疾病管理:从不治之症转变为慢性病

  慢粒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白血病的15%。中国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粒年发病率为0.39-0.55/10万,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CML患者更为年轻化,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1]

  虽然部分慢粒患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达到治愈,但供者干细胞来源等因素限制了广泛应用。而传统化疗等治疗虽可使大多数慢粒患者血象及异常体征得到控制,但中位生存期(40个月左右)并未延长,“治不治、三年半”非常准确地诠释出当时患者的生存状态。

  “但这并未阻止医学工作者对慢粒治疗方式的探索。直到2001年,分子靶向药物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慢粒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显著提高,10年生存率达到了85%-90%。曾经慢粒是不治之症,如今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它已经从一种致命疾病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2] ”王建祥教授感慨到。

  治疗目标:从长期生存变迁为停药治愈

  虽然目前TKI将绝大多数慢粒转变为“慢性病”,但患者仍需长期或终生服药。随着慢粒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患者总生存的延长,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更高的生活质量,“停药治愈”已成为他们更高的追求目标。

  王建祥教授表示:“随着慢粒治疗新药的不断涌现,治疗效果的不断升级,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医学实践证实,TKI治疗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持续超过2年的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在规律、严密的随访监测条件下,可获得长期的无治疗缓解(TFR),实现临床治愈。”

  尤其是用于慢粒一线治疗的第二代TKI尼洛替尼,使绝大多数慢粒患者能快速获得深度分子学缓解,迈入“停药门槛”,生存期接近正常人,这意味着慢粒患者期盼已久的“停药治愈”指日可待。

  王建祥教授指出,以往临床着重关注如何延长慢粒患者的总生存期,随着疾病治疗目标向“无治疗缓解”的变迁,也将引领肿瘤治疗的新观念,向着更高的“临床治愈”探寻。未来,如何规范管理慢粒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争取让更多的慢粒患者迈入停药“门槛”,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患者管理:或将纳入国家慢病管理范畴

  虽然通过规范治疗,多半慢粒患者或将实现“停药治愈”,但在患者管理上,仍需严格按标准和要求进行。王建祥教授提醒,尤其是患者不可擅自“停药”。只有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评估和严密分子学监测下,通过规范的治疗、监测并满足一定条件的患者,才有可能进入无治疗缓解阶段,且停药后仍需定期进行严格的分子监测,一旦丧失主要分子学反应,必须立刻重新用药治疗。

  此外,“随着慢粒停药治疗和监测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疾病管理模式的改变。”王建祥教授强调,目前慢粒正逐渐的向可控、可治的‘慢性病’转变,未来的慢粒管理很可能会纳入国家慢病管理的范畴,实现专家诊疗与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让社区更多地承担随访、监测以及患者教育等工作,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让患者能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本资料目的在于提供疾病领域的相关知识、提高疾病认知水平,非广告用途。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1]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年8月第37卷第8期.

  [2]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08):633-639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