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null中国

更多
利富塑电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雷格设计

新闻联播

首页 > 新闻联播 > 详细内容

乐融儿童之家:早教托育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2020/5/14 11:14:15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乐融儿童之家的创始人郭曼妮曾早幼教创业赛道进行预测,她认为,早教托育一体化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乐融儿童之家的创始人郭曼妮曾早幼教创业赛道进行预测,她认为,早教托育一体化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疫情后的早教创业赛道

2020开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不少人所关注度早幼教赛道又将面临什么局面呢?笔者通过数据整合和研究,得出“挑战与机遇同在”但与往年也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入托率约4%,与美国入托率20%,芬兰入托率70%相比,未来我国托育市场发展还是非常大的。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早教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以16.1%左右的增速增长,并在2021年达到2710亿元左右。

同时据2019年《早幼教白皮书》显示,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0岁-6岁儿童参与早教培训的比例达到69.76%,而二线省会及三、四线城市参与早教培训的比例不足30%,未来五环外的城市依然是个大市场。

其中,早教托育一体化赛道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契机。众所周知的是,托育和早教中心是不同的,首先是场地选址,从以往经验来看,早教主要集中在商圈、社区,面积也是有大有小,但托育中心远比早教更严苛的条件。

早教&托育

除了场地以外,早教和托育最大的差异点还在于老师。“早教老师属于爆发型选手,托育老师属于耐力型选手。”一位婴幼儿教育领域的资深业者说道。

这是因为早教课程一般都在 45 分钟到 1 个小时左右,这就需要老师的表现力、互动性更强,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而托育老师更多的还是照顾婴幼儿一天的饮食起居,比如乐融儿童之家的育婴师,需帮助宝宝辅食、哄睡、换尿布等。所以,看中的主要还是老师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以及有一个稳定的情绪,面对宝宝哭闹以及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安抚和处理。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早教更注重“教”,而托育更注重“育”。

其次,从招生运营上来看,早教机构对招生力度要求会更高,曾有早教机构创始人表示,“一家早教中心基本上每个月要招 30-40 个新学员才可以保证正常的现金流。”这就需要早教中心常年持续不断地招生才能维持正常运营。而托育机构全日制的运营模式,相对来说招生压力会小一些,保证每个班的入托率,控制好招生节奏,实现正常的现金流。

早托一体化或成为新出路

从早教和托育二者的差异化来看,这类早托一体化模型想要在同一空间实现两种业务的融合并不简单,这非常考验品牌的教研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但如果可行,从财务模型来看,早托一体化将大大缩短运营机构的回本周期。

此外,市场上还有另一类早托一体化模型,其特点是在同一物理空间下,两种业务在不同区域同步进行。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是乐融儿童之家。

这种类型的早托一体化也意味着对场地要求更高。以乐融儿童之家一家 1000 平左右的校区为例,早教和托育业务完全在不同的区域中同步进行,有各自的教室外,也有公共活动区域和户外活动场地。

早教课程包括感统、生活艺术、逻辑思维等课程,每类课程都有相应的特色教学场地,课时消费制,活跃学员数在 1000-1200 人,早教价格略高于市场头部品牌的收费标准;3 个托班,师生配比1:4,满班可达到 15-16 个学生,收费偏向中高端水平。两种业务在同一空间下运营,利用的也是两个业务之间形成有效导流,早教学员如同蓄水池,基本上大部分托育的学员都是来自早教学员的转化。

同时,乐融在早托一体化综合运营上,融合最巧妙的点在于他们有独立研发的课程体系和教案,将早教和托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上形成一个很好的融合,从内核上将早教和托育实现了合并,避免了团队架构上形成两条业务线。

可以看出,早托一体化的模型除了提高场地坪效和人效外,早教和托育两个业务之间形成导流也是该模型的优势之一。

目前来看,市场上这两种早托一体化模型对品牌在场地要求、师资培训和招生运营上都还各有挑战,很多运营细节和融合度还有待市场检验,包括早托一体化模型能否实现异地复制拓张,资质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

如果可以在早教和托育业务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实现正向运营,这对于早教或者托育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创新。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仍然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来进行探索和试错。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乔姗]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