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null中国

更多
利富塑电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雷格设计

财经产经

首页 > 财经产经 > 详细内容

“五一”全国共接待游客1.15亿人次 旅游收入475.6亿元

2020/5/5 20:39:37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5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消息显示,5月5日当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5月1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5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消息显示,5月5日当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5月1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此外,根据文旅部统计,“五一”首日,全国A级旅游景区开放8498家,约占总数的70%。各地景区严格落实游客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左右的要求,未发现大规模人员聚集情况,基本做到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

  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

  文旅部数据显示,5月5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02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3亿元。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则显示,4月30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89.4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572.35万人次;全国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52.53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63.13万人次;道路累计发送旅客6733万人次,日均发送1683.25万人次,水运累计发送旅客286.93万人次,日均71.73万人次。

  其中,水路客运复苏最为强劲,4月30日至5月3日的累计客流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75%。而5月1日至5月3日的铁路、民航日均旅客发送量创下了自春节以来的最高纪录。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尽管今年“五一”长假比去年多出了1天,但从旅游收入来看,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数据显示,5月1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2017~2019年,全国五一假期旅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91亿元、871.6亿元和1176.7亿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今年“五一”期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占2017年旅游收入的60.1%,约占2018年的54.6%。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占去年同期40.4%。

  虽然旅游收入不够亮眼,但为了促进“五一”期间旅游消费,各个行业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民航等交通运输部门甚至不惜亏本“大甩卖”。

  5月5日,在携程网上看到,一张(5月6日)明天从北京飞往海口的机票,仅需要340元,低至1.3折。

  4月30日,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于彪曾预计,“五一”假期5天期间民航将运输旅客约290万人次,日均约58万人次,比今年清明假期日均旅客运输量增长43.2%,比2019年同期减少约66.8%。假期期间民航航班整体客座率将明显低于往年正常水平,预计平均客座率不超过70%。

  智慧旅游

  文旅部官网公布信息显示,“武汉战疫”微信小程序上线了“热点区域客流量”新功能,游客可实时查看黄鹤楼、汉口江滩、东湖绿道、楚河汉街等市内14个热门景区、热门商圈的当日客流量,提示各景区饱和度趋势。

  云台山景区在景区入口处开通直达单个景点的专线车,由智慧平台分析各景点客流情况后发布指令,调度专线车按指定线路运行,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实现科学分流;借助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提前预警分析客流趋势,在客流达到预警线时,景区调集公安、交警在高速路口、重点路段启动分流劝返,在达到满员后,关闭前往景区通道。

  广西通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广西游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景区流量和出行提示,并为游客办理网上预约购票。通过景区信息监控平台,实时查看全区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游客动态,当游客量达到最大承载量20%时实行第一次预警,达到26%时第二次预警,达到30%时,停止售票和游客入园(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曾表示,今年“五一”期间,防控疫情,安全、文明、绿色、有序是主基调;出游半径同比会收缩,主要是省内游、周边游和本地休闲为主。受室内场馆暂不开放的影响,拥有开阔空间的山水林草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将是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因此,预约旅游、智慧旅游会成为这个假期的热词。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