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浼佷笟

更多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雷格设计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中国

首页 > 品牌中国 > 详细内容

内外兼修 比亚迪强悍的被动安全技术

2020/3/13 10:41:46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提到汽车,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定论,如:日系车油耗低、美系车排量大、德系车品质一流。但说到安全问题,很多人便会联想到自主品牌比亚迪,毕竟多年来比亚迪一直保持着出众的安全性能,尤其在人们最为关注的交通事故发生后保护驾乘人员的被动安全技术上,比亚迪唐更是凭借着过硬的被动安全技术,被网友们赋予了“公路坦克”的称号。

  提到汽车,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定论,如:日系车油耗低、美系车排量大、德系车品质一流。但说到安全问题,很多人便会联想到自主品牌比亚迪,毕竟多年来比亚迪一直保持着出众的安全性能,尤其在人们最为关注的交通事故发生后保护驾乘人员的被动安全技术上,比亚迪唐更是凭借着过硬的被动安全技术,被网友们赋予了“公路坦克”的称号。

  自从1959年,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工程师尼尔斯•博林(Nils Bohlin)发明了汽车三点式安全带,汽车事故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再到后来,美国人发明了安全气囊,使车内驾乘人员得到了更高级的保护。能够看出,在保护驾乘人员安全这个问题上,被动安全技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动安全技术也在不断的进化。

  内在防护 降低事故伤害

  在被动安全技术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与驾乘人员的接触最亲密,也是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驾乘人员很可能会因为碰撞带来的冲击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但有了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的保护,就能够降低驾乘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受到的伤害。然而最初的安全带仅仅是一根把人捆绑在坐位上的绳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如今人们对于被动安全技术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安全防护,舒适性兼预警功能也同样重要。在比亚迪全新一代唐上,其使用的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可以根据驾乘人员体型的大小进行调节,同时在增加了预紧张器后,让车辆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感知,瞬间拉紧安全带,既实现了驾乘舒适性,又提供了安全保障。并且比亚迪唐全车配备了6个安全气囊(含侧气帘),多重的保护措施,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放心。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考虑到汽车在紧急制动或发生撞车事故时,若它的撞击力能有效地被其他物件所吸收,传给车内驾乘人员的力度将会大大减轻。为了进一步确保车辆应对紧急情况的安全性能,比亚迪通过严苛的测试,在全新一代唐上选用了安全性更强的鞭打防护座椅和可溃缩式吸能转向管柱,通过相互配合,使得车辆发生碰撞时,鞭打防护座椅能够保护驾乘人员颈部的安全,而转向柱能够按预先设计而溃缩变形,最大程度吸收碰撞能量,减小碰撞带来的伤害。

  五星安全认证 强悍的车身结构

  即便已在车身内部的防护措施上做到尽可能完善,但比亚迪仍旧不满足于此。比亚迪深知当事故发生时,首先考验的便是车辆的碰撞能力。为了增强车辆碰撞的安全性能,比亚迪斥1.5亿巨资打造了集整车碰撞实验室、模拟碰撞试验室、行人保护实验室等测试项目于一体的国际顶尖安全碰撞实验室,并以此来检验车辆安全性能。

  被网友们称为“公路坦克”的比亚迪唐,便是历经层层考验后,首款获得C-NCAP五星安全认证新能源车型;不仅如此,在号称中国最严苛碰撞测验的C-IASI中保研碰撞测试中,唐同样获得最高的 “GOOD”评级。唐在两大碰撞测试均斩获可喜的成绩,源于其采用的LCB高刚性轻量化安全车身。这是比亚迪通过对正向开发车身架构各个层面的深度挖掘,并历经167项车身仿真验证项,反复迭代、多次优化,打造出轻量化系数3.0、性能均衡的轻量化车身架构。

  有了优秀的车身架构做基础,在车身用料方面,比亚迪同样进行了优化。以全新一代唐为例,整车高强型钢材应用比例高达63%,弯曲/扭转刚度提升30%,扭转模态提升35%,并借助拓扑优化技术,实现车身强度和轻量化的双重优化。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通过对车顶结构、材质、设计优化之后,让比亚迪唐能够承受近9吨的压力,达到美标Good的表现。

  在安全问题上,比亚迪从来都不余遗力。正是凭借着这股精益求精的信念,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像比亚迪唐这样让人出行更放心的车辆。未来,比亚迪将持续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自身,以更加硬核的实力守护人们的安全出行。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