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端人才紧缺困局 安世亚太全力推动增材制造产教融合
导言: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被誉为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在个性化定制、复杂结构部件制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正在对传统制造工艺流程、工厂生产加工模式及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增材制造又被视为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的重要技术突破口,但人才紧缺问题是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被誉为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在个性化定制、复杂结构部件制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正在对传统制造工艺流程、工厂生产加工模式及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增材制造又被视为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的重要技术突破口,但人才紧缺问题是增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增材制造供需两旺,人才缺口大
近年来,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在产业层面加速崛起。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接连发布了两份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划,分别是《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与《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可以看出,增材制造技术在中国制造里的重要地位。
增材制造需求持续攀升,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从事增材制造专业的职位部分供需两旺,但整体人才供给明显不足,特便是有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匮乏。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将增材制造入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正式纳入产业分类,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目前我国3D打印及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超过千万,其中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至2025年预计缺口为800万人。
产教融合 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增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倒逼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增材思维的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重要实现途径,而“产教融合”是2018年以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以产教融合的形式解决未来高端智能制造人才缺口问题,是大势所趋。
增材制造是天然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都能体现重要价值。大数据+ AI + 云 + 区块链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智能制造将为各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也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亟待推动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形成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如何培养适合市场和企业现实发展需要的增材制造专业人才?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产教融合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国内高端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文件释放了什么信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旨在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安世亚太集团董事长张国明指出,产教融合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全新的教育方式,具有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和体系化等特征。企业需要明确在产教融合中的定位,发挥主体作用,在技术路径、融合模式上加以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为进一步做好产教融合工作、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安世亚太:全力推动增材制造产教融合
安世亚太与教育部合作打造“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智慧学习工场”,围绕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和产教融合教育创新示范平台开展合作,作为该领域唯一支撑单位,安世亚太积极推动基于增材思维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致力于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培育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安世亚太在创立之初就特别重视与高校的合作,从1998年起,安世亚太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校工程计划。
张国明认为,在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将产业发展中的先进技术融入到职业教育的课程中去,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对接,以及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有利于实现项目各方合作共赢。
当前,安世亚太正在全面、系统化地推动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产教融合。安世亚太基于增材思维的产业实践及产教融合基地应用,为各大高校提供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及高端人才培养完整解决方案。
第一,智能制造通用人才培养: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课程改革等形式服务高校人才培养;深度产教融合,以工业应用的真实软硬件环境为范本构建高校实训、实践环境;
第二,高端人才联合培养:以联合培养“应用计算力学硕士学位(ESOCAET)硕士学历”的高端工程仿真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
第三,行业深度应用:在数字化医疗方面以齿科数字化产教融合为例,培养齿科工艺师中工为目标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
安世亚太围绕创成式设计、工程仿真、增材制造、技能认证等方面与学校开展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共建产业学院等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增材思维的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