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浼佷笟

更多
雷格设计
金煌装饰
利富塑电
御美养生美容

建筑建材

首页 > 行业资讯 > 建筑建材 > 详细内容

34万亿的“新基建”下,物联网将“无处不在”!

2020/3/9 10:05:05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截止到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截止到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这此基建大手笔让人眉目清奇,要知道在2019年,国内投资同比大幅缩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万亿,而2018年投资总额为63.6万亿。并且本次基建投资国家高度重视,我国2019年的GDP总量为99.1万亿元,这次投资相当于占比34%。

  为什么叫新基建?这其实是与传统基建,或者是俗称的“铁公基”有较大的区别。“铁公基”主要针对的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设施。“铁公基”作为传统基建更像是托底的作用,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其实如果从国家科技、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来看,新基建才是发力的重点,更符合“科技兴国”的概念,根据央视发布的信息来看,其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同时还有部分观点将其分类为信息网、交通网和能源网,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信息网;高铁、城轨、城际为交通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为能源网。

  本次新基建的推出,正如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推出了“4万亿”那样,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抵抗疫情冲击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从数据来看,这次疫情相比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影响更大一些,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越高经济发展越强,反之越弱,50为分水岭),今年2月份PMI指数只有35.7.低于金融危机时的38.8.

  但是这次的34万亿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完,而是细水长流,是未来几年累计投资额,这也是借鉴了金融危机一次性投入4万亿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以及房价暴涨的后遗症。比如,在本次新基建中,云南省计划总投资额为5万亿元,今年只投4400亿,河北省总投资额为1.9万亿,今年只投资2400亿元。从这个层面来看,这次新基建投资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家对于未来对于上层经济建筑的重视。今年早些时候,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国内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在传统经济建设和扶贫等方面获取了一定成效后,势必是要走高增长、高收益的发展路线。

  国家不仅是在此次对于新基建如此重视,而且新基建其实也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工作会上对于新基建的定义,和本次新基建的范畴对比,很容易看出,这次新基建没有明确点出物联网,但是物联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物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大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融合人工智能的AIoT、工业互联设备和平台的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仅从上述概括的领域就可以找出物联网技术和设备所能应用的场景。所以,本次新基建物联网虽然概念上弱化了,但是可以理解为细分到各大领域。

  换种说法,可能更容易明白物联网与新基建关系。还是举例,如果将“铁公基”包含的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看做是站点之间网络的话,那5G、蓝牙、LPWAN等就是连接物联网设备之间,将数据互相传输的通道。由于新基建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使用场景必不可少。

  那么,在巨大的投资金额刺激下,以及疫情期间物联网的表现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几年,物联网将会伴随新基建政策细水长流,并大展身手。如何在这么庞大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并且跟上新基建带来的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的步伐,将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乔姗]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