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陈欢:数字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仍需线上线下服务结合
2018/10/19 14:27: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 CAFI)承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于10月16日-18日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 CAFI)承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于10月16日-18日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
“为什么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是行业中长期存在的难题?” 就如何深入到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陈欢为到场嘉宾做了详细的解读。他指出,服务成本高、难以触达、信息不对称、客户需求不匹配长期以来阻碍普着惠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全球各地都在以各种模式探索服务社会金字塔底层群体的小额信贷业务, 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负担得起、可持续的优质金融服务”的梦想,都可以通过今天的数字技术而实现。从全球,尤其是中国正在探索实践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将可能是通向这一伟大理想的路径之一。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这几大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行为数据化、交互智能化、终端个性化、交易网络化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普惠金融整个业务循环里,尤其是客群分析、获客、审批等步骤里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机会。”陈欢在论坛上如是说。
在他看来,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面向小微、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领域,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宜信近几年的实践里,我们做了很多基于供应链场景的普惠金融尝试,通过供应链里的核心企业,面向千千万万的上下游小企业。比如大家熟悉的每日优鲜,它的背后是大量生鲜供应商,甚至提供农产品的农户,宜信翼启云服基于供应链向这些小的商家和农产品的经销商提供信贷等服务,也是我们发展非常快速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探索”,他表示。
在陈欢看来,当前完成数字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工作仍然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需要更好的处理数据化服务和线下运营之间的协同关系。尽管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获得资金,客户和进行风控,但是一方面普惠金融最后一百米所服务的客群很多并没有被数字化的方式所覆盖,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也能够建立起好的信任感,并且有助于消除我们过于强调数字化而形成的数字鸿沟问题。
第二,成本和价格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确定。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的成本高,带来相对较高的价格,但对于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体,可获得性是更大的难题。对于很多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来说,自己也有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需要整个的生态体系共同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第三,征信和法制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例如当前仍有很多机构的运营数据无法向行业共享,多头负债和逃废债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用更好的法律体系帮助这些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
最后,用户体验和客户适用性。在追求客户体验的时候,需要权衡这个客户是否适合这个金融产品。需要做更好的客户了解,提供真正适合他的产品,而不是一味强调体验而忽视了产品和客户的匹配。
面对以上挑战,陈欢提出了自己的四点看法:第一,线上线下有各自的优势和存在意义,应结合双方优势更好地服务客户,不应强调数字化就贬低线下服务模式;第二,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优势互补,可以共同合作促进普惠金融生态的发展和繁荣;第三,健全征信和法制体系,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构建健康发展的信用环境;第四,发展金融教育与信用教育,让客户更好地选择金融产品。“我们希望看到社会各方面能够更多地一起努力,无论是从监管部门、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整个生态圈一起关注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同促进普惠金融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