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深圳

更多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雷格设计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九斗鱼:全球金融科技高速发展 陆港两地共促繁荣

2017/11/3 14:26:04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前几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17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融资高达23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超11倍。据外媒报道,各国主要金融和创新中心竞相希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中国市场的表现几乎凌驾世界所有其他市场,或将成领导者。

    前几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17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融资高达232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超11倍。据外媒报道,各国主要金融和创新中心竞相希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中国市场的表现几乎凌驾世界所有其他市场,或将成领导者。九斗鱼首席运营官王春乾表示,这种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中国拥有多个独一无二的金融创新中心,这些城市都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提供不同且有益的特性,并为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提供不同的互补价值。
    金融科技顾名思义,泛指金融和创新技术的有机融合。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已取得巨大的发展与成果,目前我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已覆盖支付、信贷、智能投顾等多个细分领域。那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为何底气十足?相对于其它国家,为什么中国金融科技革命的规模如此之大,速度如此惊人呢?
    内地科技“独角兽”企业超90家 占全球1/3
    英国期刊《经济学人》近日撰文称,当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支付市场,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在全球网络借贷中居于主导地位,占据全球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新科技产业、科技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如果没有用户和商家信息以及大型电子商务的网上银行功能,金融科技无异于纸上谈兵。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从中国电商的发展中获利,通过电子商务、通讯、搜索、社交媒体以及其它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获取大数据,实现客户体验个性化,提供新的服务,提高运营效率。老牌企业也正通过与早期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或收购其技术,弥补传统服务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遗憾。
    中国还有很多人未接触到金融服务
    大量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成为中国金融科技革命的另一驱动力。中国有超7亿的网络用户,是美国人口总数的2倍。由于微信和支付宝等的出现,中国消费者更偏爱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消费者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的普及率惊人,但中国居民还有大量需求未得到满足。如贷款无途径,因中国各大银行都是国有银行,主要为其他大型国企提供贷款,而大部分居民,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适当的贷款途径。因此,中国的科技企业陆续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应用金融科技让更多贷不到款的居民获益。
    国际第三大金融中心——中国香港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汇聚四分之三全球百大银行的基地,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成熟稳定的监管环境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都至关重要,香港拥有完善且运作得宜的法律及监管体制,监管架构由积极从内部推动创新的单位组成,当中尤其以金融科技及监管科技为革新重点,能为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香港与世界领先的银行、监管机构、科技企业和创业孵化器关系密切,这个充满活力的环境造就了蓬勃有利的生态体系,推动着中国的金融创新发展。
    “内地的新科技产业、科技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有些地方取得了突破性、甚至颠覆性的巨大成就;香港的金融相对发达,制度趋于人性化,适用灵活,投资者和整个市场的成熟度更高,更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九斗鱼王春乾表示,“鉴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加速,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陆港两地都应构建起除沪港通、深港通外更多形式的业务合作关系。内地充分借鉴和发挥香港成熟的金融监管能力,逐步形成成熟的金融业态并不断发展;香港则努力融入中国科技浪潮,加大科技业态的投入和创新,以全球金融科技创新的大潮及“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发挥自身金融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过门,走向世界提供支持。陆港两地金融科技合作不断加深,逐渐发展为创新技术和金融等要素的优势互补,加快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融合,为世界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徐燕萍]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