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企学研大腕云集“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
导言:为解读行业新政、分享国际经验、积极推动环境修复行业可持续发展,6月14-1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高能环境承办的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北京召开。
为解读行业新政、分享国际经验、积极推动环境修复行业可持续发展,6月14-1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高能环境承办的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是第15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同期举行的重要会议之一。众咖云集,成为本届会议最吸睛风景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姚兵、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丹麦驻华参赞Mads Terkelsen先生、ITRC总监Patricia Catherwood Reyes女士等国内外政企代表出席并致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易斌主持开幕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姚兵致辞
姚兵副部长肯定了此次大会对于环保行业的意义。他指出,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是一种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契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环境修复技术与管理方法体系。可持续环境修复是门科学,亦是一项重大工程。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主力军作用,培育一批规划、设计、勘察、施工、园林、咨询及环保企业,专门从事环境修复工作。
邱启文司长也强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涵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亟待培育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环保部将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行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向社会公开。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高能环境董事长李卫国介绍了在政策推动下,高能环境秉承“安全修复”和“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进行可持续环境修复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他表示,2017年是环保行业政策落实的重要年度,堪称土壤修复政策的“爆发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我们的时代主题。
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樊元生等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本次大会举行了揭牌仪式。作为高能环境承办的两届“国际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标准与行业发展研讨会”的延续,本次大会将作为系列会议每年召开,为行业人士提供国际经验分享和行业新政解读的平台。同时,为进一步凝练业界共识,高能环境发起“绿色可持续修复倡议”,和业内知名企业联名签署、合力践行,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可持续修复进程。
密集的智慧碰撞和丰富的专题活动是本次大会的另一亮点。本次大会聚焦“绿色可持续修复”,囊括主题报告、专家座谈与互动讨论等多场思维盛宴。国内外著名专家、科研院所资深学者、环保企业代表广泛参与,近40位国内外专家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报告。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副主任臧文超、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林、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任林玉锁、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中国环科院研究员谷庆宝、丹麦驻华使馆参赞Mads Terkelsen、清华大学副教授侯德义以及郑晓笛等国内外专家分别就“绿色可持续发展”议题发表主题报告。
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主持专家座谈环节。上海环科院副院长黄沈发、中国环科院研究员谷庆宝、中国环科院研究员郭观林、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工程部主任孙宁、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宋昕、清华大学教授侯德义、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宋云、中节能中咨环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生等业内学术大咖和哈佛大学Niall Kirkwood教授、诺丁汉大学Paul Nathanail教授等国外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就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绿色可持续修复的中国化、以及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战略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15日的“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及“修复技术与工程管理”两个分论坛中,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技术总工吕正勇、总工助理宋登慧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们分别发表主题报告,并和与会者就国内外绿色可持续修复相关技术、标准和案例进行交流探讨。其独到睿智的思想交汇碰撞,为环保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环保行业的先驱和领导者,高能环境在顺应政策红利,进行技术提升与经营壮大的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多次受邀参与“土十条”行业政策研究及《污染场地修复行业技术和产品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发展;同时,高能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承建了全球最大的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项目 -- 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 钟祥市南泉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腾格里沙漠环境应急治理、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污染场地修复、靖江侯河应急治理修复等多项环境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解决环境隐患,建设美丽中国。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