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三星行业互联网广州广东品牌中国集团

更多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金煌装饰
利富塑电
雷格设计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新形势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如何破局?

2016-5-26 9:55:4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概念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文化执法机构将面对更加庞杂的执法范围,执法人员也要面临更繁重的执法任务,以应对更多元化、高科技的违法行为出现。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概念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文化执法机构将面对更加庞杂的执法范围,执法人员也要面临更繁重的执法任务,以应对更多元化、高科技的违法行为出现。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规范、高效、智能的监管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当务之急。

  涵盖范围广 执法难度日益增加

  自“意见”更加明确综合执法适用范围后,包含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违法行为;演出、艺术品经营及进出口、文物经营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和文化艺术经营、展览展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等在内的十二项均被界定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查处职能。明确的分类能够帮助执法机构有针对性的防范、预警及查处违法行为。同时,包括文化市场、音像制品市场、美术品市场、新闻报刊市场、广播电视市场等十大方面在内的执法涵盖面也意味着文化执法部门肩上的担子将越来越重。

  日前,北京市文化执法部门会同警方联合取缔了通州区家务乡西马坊村的一处黑网吧。这是自今年3月1日起,国务院第666号令《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营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进行了修订后,北京市文化执法部门查处的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第一案。

  据悉,该条例修订后首次赋予文化执法对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处罚职责,填补了文化执法对“黑”网吧的管理空白。文化执法涵盖面之广,执行任务之繁杂,由此也可见一斑。

  云平台+手机终端 牙克石市率先发力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作为深化文化市场改革的守护者,一直担负着维持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保障众多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权益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等重大责任。随着“意见”的出台,将为我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呢?

  笔者了解到,此前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2015年建成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技术监控平台并投入使用,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使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及销售盗版图书、盗印出版物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凭借其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的勇于创新,在2015年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中,牙克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机构类表彰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单位。

  据悉,牙克石市使用的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文盾”云平台和“文盾”手机终端系统,可在精准对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等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动态监控、视频动态监控和安全实时监控,通过移动执法APP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时不但可自动定位到执法经营户,随时抽查并监督各类出版物、网吧、印刷厂、歌舞娱乐场所等经营户的各项信息,而且可以做到通过手机终端及时调取相关法律条规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惩罚。

  “互联网+”模式 助力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

  通过牙克石市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中做出的探索,可以看出它们的改革方向和手段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用“互联网+”思维,规范、高效、智能的监管文化市场,将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趋势。

  推进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有效的保证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及时取证和作出处理。而运用“互联网+”手段,则不但能提高现场执法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并且可以有效的对重点用户进行监控和预警,进而拓展跟踪执法的多元维度。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意义在于从明确文化市场的执法范围、推进文化执法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执法制度机制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去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相关从业人员知识产权权益及消费者的利益。随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的进一步深入,用先进的技术,采用“互联网+”思维,从而推进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徐燕萍]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