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体检报告”公布 全市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86.95 健康水体比例比2023年上升4.6%
导言: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市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往以浮游植物为主要生物组分的藻型浊水生态系统,逐渐向以沉水植被为主要生物组分的草型清水生态系统转换,这标志着北京市水生态系统正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体检报告”日前公布,报告显示全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市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往以浮游植物为主要生物组分的藻型浊水生态系统,逐渐向以沉水植被为主要生物组分的草型清水生态系统转换,这标志着北京市水生态系统正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工作共布设192个监测站点,涉及153个水体,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库,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生境指标、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三类。“体检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86.95,比2023年增加1.54;全市健康水体比例为87.6%,比2023年上升4.6%。
2024年,北京市科学配置水资源,实施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等重点流域生态补水,增加流量过程维持时间,连续四年实现了五大河流贯通入海,永定河连续两年保持全年全线有水。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劣Ⅴ类水体动态消除,受“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冲击影响的河道水生态系统也已逐渐恢复。全市地表水资源量达24.5亿立方米,3至6月,全市有水河流118条,有水河长2910.18公里,同比增加23.05公里。全市425条河流、50个湖泊及80座水库水面面积总计416.42平方公里。
北京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的同时,河流生态系统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本市部分河流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初级生物占主导地位,通常具有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当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较高时,易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当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就形成了典型的‘藻型浊水’。”北京市水务局水生态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得益于此,北京市河流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逐渐下降,沉水植物覆盖率大大提高,构建出的“水下森林”已成为优势群落。
“沉水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固着底泥,可以通过释放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防止水华,从而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促使河流生态系统逐渐转为‘草型清水’。” 北京市水务局水生态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草型清水生态系统的形成,可为水生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标志着本市水生态环境正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对提升城市生态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除河流生态系统的重大转变外,北京市湖泊和水库在发挥调蓄功能的同时,也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2024年,全市153个监测水体中共检测到浮游植物459种,浮游动物461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38种,水生植物93种,鱼类74种。“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丹顶鹤以及桃花水母、低斑蜻等珍稀物种也频现本市多个水域,北京地区还发现了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同时,河湖复苏北京案例成为全国河湖复苏的典型示范,清河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继密云水库、雁栖湖之后本市第三处获此认定的水体。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复苏成果,北京市水务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的协同联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持续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行近自然修复理念,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同时,优化水生态监测站网,充分发挥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的引导作用,指导各区按照“一区一单”,深化问题识别与溯源分析,为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水韧性提升工作提供支撑,助力首都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