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亿投资促发展
随着4月21日广东省2025年第二批11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获省级批复,截止目前,累计获得省级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达到86个,总投资超千亿规模。已有12个项目完成社会资本招标,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去年12月13日,广东省首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介活动现场签约项目52个,总金额超1400亿元,现场推介项目88个,总金额近3000亿元。县镇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授信协议,合计6个项目,总金额1014亿元。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融资授信协议,合计6个项目,总金额51亿元。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其中,农发行广东分行明确授信3000亿元。
二、省级联系打样板
4月25日获悉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联系点建设工作的通知》,遴选珠海市金湾区、佛山市三水区、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茂名市高州市、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7个地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联系点建设,带动其他地区比学赶超、高质高效实施整治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预期成果及具体举措,细化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确保任务可量化、责任可追溯、节点可考核。通过激励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重点工作提速突破,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
三、两办发文给政策
2月18日发布《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充分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加快形成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提供有力支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中央预算投资、省相关专项资金或专项债券资金。探索研究由省市收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形成指标的路径,支持拆旧建新。探索设立“百千万工程”专项基金,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百千万工程”专项工作。鼓励社会资本采取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通过公开程序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规定享受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特许经营等政策支持并保障合理收益。
四、上亿奖补鼓士气
年前,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财政激励奖补方案》,按照“事前引导+考核激励奖补”相结合的方式,2023年省财政已下达2.55亿元支持引导资金,对4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地区(3个县域试点、39个镇域试点)给予支持。2024年至2026年,省财政将再安排4.38亿元奖补资金,用于对在全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较好的地区按不同等次给予资金激励奖补,其中2024年拟安排8400万元,2025年、2026年拟分别安排1.77亿元。奖补资金具体分为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三档标准,分别奖补2023年度成效评价结果排名在前3名、第4-8名、第9-16名的项目所在县(市、区),以及2024年、2025年度成效评价结果排名在前6名、第7-17名、第18-34名的项目所在县(市、区),且规定每个县(市、区)总获奖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五、两篇文章铸双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广东省正在着力写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运营”两篇“文章”,高标准建设是“塑形”,高质量运营是“铸魂”。高标准建设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硬支撑”,需以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资金保障为核心,打造可持续的整治工程。高质量运营是整治成果转化的“软实力”,需通过市场化机制、产业融合和利益共享,实现资源增值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运结合”的双轮驱动,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效能,更激活了城乡发展的内生动力,系统性重塑国土空间格局,实现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为全国探索了经验,为全国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广东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土地整治真正成为惠民共富的“金钥匙”。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