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国企创新产业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天业天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御美养生美容

美容健康

首页 > 行业资讯 > 美容健康 > 详细内容

欧莱雅中国发布美的社会经济学数据:1个岗位带动新增20个就业机会

2025/4/2 15:08:5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4月2日,欧莱雅中国举办了"大美泱泱,向美而升——2024/2025年度发展战略沟通会",解码美的深刻影响,洞悉美的消费需求,预见美的无限可能。

  4月2日,欧莱雅中国举办了"大美泱泱,向美而升——2024/2025年度发展战略沟通会",解码美的深刻影响,洞悉美的消费需求,预见美的无限可能。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及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马晓宇和集团战略委员会成员,分享了欧莱雅在华最新业绩和战略发展重心。2024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欧莱雅保持中国美妆市场领导地位。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表示:"欧莱雅创造美的使命,与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与日俱增的向往不谋而合。我们坚信,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我们将秉持长期主义,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把握美和中国社会经济共‘生'的时代机遇,与消费者之‘声'深度共鸣,面向未来持续跃‘升',在美妆寰宇中开启全新征程。站在新起点,我们期待继续携手各方创造美,巳巳生辉,生生不息,美美与共!"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分享重点战略

  向美而生,在中国开创璀璨"美之道"

  沟通会上,面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博万尚表达了对中国美妆市场的坚定信心。信心一方面来自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源于美与中国社会心心相系的"美之道"(Essentiality of Beauty)。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正在文化习俗方面塑造个人身份归属感,从日常生活角度助力公众身心健康,在社会经济层面为消费增长和促进就业贡献力量,从国际合作维度助推中外交流。

  中国极具活力的美妆行业,正是美巨大社会经济影响力的生动写照。以欧莱雅中国为例,据法国知名的独立经济咨询公司Asterès 统计,其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33万,相当于每一个欧莱雅中国的岗位,可以带动其他领域新增20个岗位,是中国全行业平均就业乘数的8倍。同时,美妆作为中法双边合作重点产业,在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涵盖人文、艺术、经贸、科创等多领域的丰富项目,欧莱雅以美为纽带,全方位助推中法交流。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分享美的社会经济学数据

  向美而声,以消费者为中心跨越周期

  在2024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欧莱雅在中国依然延续自身优势,保持中国第一美妆集团的领导地位。四大部门协同发力,其中巴黎欧莱雅、兰蔻和卡诗,分别在大众化妆品、高档化妆品和专业美发品牌中斩获榜首,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则在细分市场位列第一。

  从"性价比"到"质价比"再到"心价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快速升级迭代。马晓宇分享了欧莱雅中国基于自身优势和深刻的市场洞察,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的系统性框架,其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构筑强有力的护城河:

  • "以消费者为天"强调"把握小趋势,下好先手棋",继续挖掘Z世代、熟龄人群和男性等核心消费群体增长潜力,进而到2030年在中国触达1.5亿消费者;
  • "三生万物,多元品牌"聚焦强化品牌矩阵,引入包括Miu Miu、Dr.G等最新加入集团的品牌,并为32个多元品牌打造独特的差异化"人设",与消费者深度共鸣;
  • "王牌产品,创新迭代"强调通过不断的创新加持,护好核心支柱品,打出创新大爆品,同时启发全球市场创新:兰蔻「超修小黑瓶」精华[1]、YSL「皮气垫」[2]、3CE「拥抱」系列唇釉[3]、修丽可铂研TM胶原针[4]等,重磅新品如巴黎欧莱雅小蜜罐第三代面霜[5]、运用突破性成分麦色净TM的理肤泉「紫秒精华」[6]、巴黎卡诗「鱼子嘭嘭弹」头皮精华[7]等产品都成为了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明星产品。
  • "根植本土,全域触达"关注O+O(online线上+offline线下)全渠道布局,挖掘下沉市场增长机会,并通过赫莲娜头等舱等新体验、修丽可深圳SKINLAB全球旗舰店等新模式赋能新零售;
  • "以人为本"聚焦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并不断夯实良好的企业声誉与合作生态圈,两者的结合成为了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柱。

  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及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马晓宇表示:"扎根中国市场28年,我们始终相信:品牌的成功不能只向内看,而是要每时每刻地去洞察和响应消费者瞬息万变的新需求。从品牌矩阵、产品创新、渠道布局,再到人才梯队建设,我们在每个环节扬长再扬长,致力更好服务见多识广且知识渊博的中国消费者,以更加极致的美妆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对美越来越高的需求与期待。"

  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及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马晓宇分享重点战略

  向美而升,全新格局开启美妆寰宇新征程

  2024年,欧莱雅不断从多维度加码投资中国市场,包括在苏州启用集团首个智能运营中心,提升供应链灵活性和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商市场需求,以及投资颜术医美,抢抓医美赛道新机遇等。

  欧莱雅充分看好中国市场无限潜力,今年将继续贯彻全球的"美丽跃升计划"(Beauty Stimulus Plan)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在创新、社会、人才、生态圈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中国市场在集团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为未来积蓄发展新动能 :

  • 投资创新:加大本土研发投入,强化研发创新实力,释放开放式创新生态圈潜力。

  -        今年是欧莱雅中国研发与创新中心成立20周年。作为中国美妆研发先行者,欧莱雅将继续科学之美赋能全品类,研发创新覆盖从消费者洞察、科学研究到产品开发全链路,依托"全球芯",秉承"中国心",赋能"未来兴"的理念,携手本土合作伙伴,为中国消费者创造专属之美、担当之美、呵护之美、长久之美、以科技助美,同时通过中国智慧启迪北亚乃至全球市场。

  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分享研发战略

  -        欧莱雅前瞻布局整合长寿科学TM,赋予皮肤健康和长寿新可能。目前该研究最新成果,已应用于美妆科技设备L'Oréal Cell BioPrint芯级皮肤解码仪,和已在中国上市的全新兰蔻菁纯「逆龄」[8]面霜[9],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突破性护肤新体验。

  -        2025年"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正式启动,在"玩美新体验"、"引领新运营"、"预见新产研"基础上新增"创变可持续"赛道,并重点关注四大赛道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碰撞和结合。

  • 投资社会:作为杰出的企业公民,共创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并以美的巨大影响力赋能社会。

  -        欧莱雅中国将继续推动可持续创新、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合作。从产品和包装创新,到携手商业伙伴,欧莱雅积极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目前,欧莱雅正与京东就集团层面的可持续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通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项目、"美丽事业,美好人生"美妆公益培训项目和旗下各大品牌的公益行动等,欧莱雅支持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的女性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今年,"科技女生赋能项目"计划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带领中国的科技女生亲临联合国舞台,与世界杰出女科学家们交流对话,亲身感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榜样力量的传承。

  -        欧莱雅将进一步在中国因地制宜,开展"美之道"系列项目,让更多人参与到美的探索、创造和传播中。今年将推出两大重磅项目——与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等伙伴,共同以"美之道"为题出版专著,全方位解读美的最新社会经济学研究成果,并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创"美之道"文化合作项目,致力展现中国美学与美的发展和传承。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分享“美之道”项目理念与进展

  投资人才:欧莱雅始终相信青年人才的无限潜力,通过BRANDSTORM全球青年创新策划大赛、"美好青年计划"等多元项目赋能其全方位成长。王牌青年赋能项目"有意思青年"全新升级后的三大赛道——校园义卖、美妆科技黑客松、公关大赛已于上周全面启动,支持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向上、向善、向美而行。

  投资生态圈:通过持续战略合作与投资,构建更具活力的中国美妆生态圈。近日,欧莱雅中国成立了两大全新投资基金,致力支持中国美妆新势力品牌及相关行业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蓬勃发展——与凯辉基金和上海静安区合作成立的基金,将重点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另一支基金由天图投资管理,与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合作,旨在投资同领域的早期公司。

  立足新格局、新起点,欧莱雅期待继续在中国、为中国、和中国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共创"大美泱泱,向美而盛"新未来。

  1. 兰蔻肌底焕活修护精华液

  2. 圣罗兰新明彩柔雾轻垫粉底液

  3. 三熹玉绒感亲肤唇膏

  4. 注射用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溶液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33131245 禁忌内容或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5. 欧莱雅金致臻颜新花蜜胶原面霜

  6. 理肤泉净透焕白淡斑精华液,仅在跨境电商渠道销售

  7. 卡诗黑钻钥源多效奢护精华乳

  8. 逆龄指追求肌肤更显年轻的美好愿望

  9. 兰蔻全新菁纯臻颜乳霜 轻盈型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