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同比增长5.9%,增速比10月回落0.6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3位、西部地区第8位。
图1 全市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单位:%
从三大门类看,1—11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采矿业增长1.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2%。1—11月份,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6.4%。
从主要产业看,虽然赛力斯因基数走高,增速有所回落,但受深蓝和阿维塔新车型大幅放量推动,汽车行业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1—11月,汽车增加值增长25.1%,比1—10月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59.8%;电子产业增长4.1%,回升0.4个百分点;摩托车产业增长8.7%,回升0.1个百分点;材料产业增长3.7%,回落0.9个百分点;消费品产业增长3.9%,回落1.1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增长7.0%,回落1.2个百分点;装备产业同比持平,回落1.8个百分点;医药产业下降3.6%,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
从重点产品看,1—11月,全市汽车产量222.8万辆,同比增长7.2%,其中新能源汽车81.29万辆,增长100.4%,燃油车141.52万辆,下降15.4%;笔记本计算机产量6092.24万台,下降5.7%;手机7158.77万台,下降9.1%;液晶显示屏3.59亿片,增长20.3%;集成电路70.06亿片,增长116.5%;钢材1705.4万吨,下降12.0%;铝材208.41万吨,增长15.0%;水泥4226.7万吨,下降15.1%。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8%。民营企业增长11.6%,占规上工业比重57.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85.5%。
从省市对比看,1—11月,北京、天津、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0%、3.8%、2.0%,重庆居直辖市第1位。湖北、陕西同比均增长7.7%,均高于我市0.1个百分点;贵州同比增长8.3%,高于我市0.7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稳定增长
1—10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61.18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12.66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
图2 全市与全国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对比
单位:%
分行业看,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3个行业门类合计同比增长9.9%,合计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4.0%;其中互联网和软件行业发展较好,同比增长17.6%,拉动力较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计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水平2.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达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4.7%、10.6%,分别高于全国12.7、5.5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1—10月,主城都市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其中,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效应明显,实现营业收入4244.33亿元,占全市的80.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山区库区同比增长3.7%,其中渝东南武陵山区增长7.8%,渝东北三峡库区增长2.2%。
从省市对比看,1—10月,北京、天津、上海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6.8%、8.9%、11.5%,我市居直辖市第3位;从与其他省市对比情况看,我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湖北0.1个百分点,高于贵州3.2个百分点,高于陕西3.3个百分点,在西部各省市中表现较好。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回落
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低于全国3.2百分点,增速比1—10月回落1.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4.2个百分点,列全国27位、西部地区9位。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市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6%。
图3 全市与全国投资累计增速对比
单位:%
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力度最大,拉动整体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比1—10月收窄0.9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二产业保持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9.0%、11.3%,第三产业投资有所回落,同比下降5.1%,主要受房地产和交通投资下降影响。卫生、娱乐等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0%和3.8%。
从投资结构看,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加快实施。1—11月,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3%,比去年全年提高25.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8.7%。新兴产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50.5%,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投资增长14.1%。
分区域看,主城都市区投资同比下降2.0%。其中,中心城区投资下降7.8%,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投资分别增长4.3%、5.4%。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0.9%和13.4%。
从省市对比看,北京、天津、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5.6%、3.1%、5.6%,分别高于重庆5.5、3.0和5.5个百分点。化债省份中,除辽宁投资增速(3.9%)好于预期外,云南、广西、贵州同比分别下降10.4%、5.0%、2.3%,分别低于重庆10.5、5.1、2.4个百分点;周边省市中,湖北增长6.3%,四川增长1.5%,陕西增长4.7%。
四、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与1—10月持平。其中,11月当月社零总额增长3.6%,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图4 全市与全国社零累计增速对比
单位:%
按消费类型分,1—11月,全市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7%,比1—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长9.6%,比1—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2%,比1—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1%,比1—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看,1—11月,限额以上单位16个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呈现“11增5降”,增长面为68.8%。其中:基本生活保障类必选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5%、9.8%、7.0%、11.5%,合计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2.1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表现较好,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0.7%、18.8%,合计拉动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
从以旧换新重点商品销售看,11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6.2%,比上月回落5.0个百分点;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9%,比上月回落13.1个百分点。
从新消费业态看,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5%,高于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13.0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19.4%,高于全市限上单位餐饮收入13.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1—11月,主城都市区限上社零额同比增长2.4%,比1—10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分别增长8.6%、9.2%;渝东北三峡库区增长8.3%,渝东南武陵山区增长8.6%,均高于全市水平。
五、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1—11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与1—10月持平,低于3%以内的涨幅控制水平。
图5 全市与全国消费价格增速对比
单位:%
分类别看,1—11月重庆CPI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1%、2.9%、1.2%、0.5%、0.3%、0.2%,食品烟酒、交通通信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5%、1.3%。
六、存在的短板弱项
(一)从产业发展看:行业发展动力仍显不足
整车企业经营压力仍旧突出。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车企间内卷不断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赛力斯、深蓝等主销车型的竞品大幅降价,长安福特、庆铃集团等企业电动化转型节奏偏慢,长城、铃耀等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长。特别是燃油车销售持续下滑,传统车企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生产水平持续回落。
电子、材料产业支撑不足。当前全市工业增长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拉动。电子行业市场持续低迷,主要终端企业订单不足,翊宝由于苹果订单转移当月降幅超过9成,OPPO、传音等手机企业近期集团订单有所下降。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建筑用料下降明显,叠加化工产品产能过剩、要素价格波动等因素,材料产业稳增长压力较大。
(二)从需求端看:投资消费增长仍存压力
大项目支撑不足。1—11月,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7%,降幅比1—10月扩大0.6个百分点;拉低全市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拉低幅度比1—10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4.9%,拉低全市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
投资储备亟待增强。全市新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增速回落,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入库规模均呈下降态势。1—11月,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0.4%,比1—10月回落1.5个百分点。项目平均规模下降2.4%,其中工业项目入库规模降幅明显扩大。全市新入库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6.1%,降幅比1—10月扩大3.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电子、化医、能源产业入库规模降幅明显,分别下降49.7%、38.8%、29.6%、30.4%,合计下拉工业入库规模增速26.4个百分点。
部分重点领域投资增长乏力。一是设备更新投资增速回落。1—11月,全市设备工器具投资同比增长1.7%,比1—10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10%以上水平。其中,占全市设备投资近8成的工业设备投资增长5.4%,比1—10月回落2.2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低于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5.9和17.9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降幅扩大。1—11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7.7%,降幅比1—10月扩大4.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9.5%,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5.3%和13.8%,降幅分别扩大3.2和6.5个百分点。
燃油车及其相关消费影响较大。1—11月,全市限额以上传统燃油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6.0%,负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3.2个百分点,使得整体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2.9%)仍在负值区间。同时,与之密切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长趋缓,增速由1—10月的4.4%回落至4.3%,延续今年以来的下行态势,稀释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成效。
部分可选消费仍显疲弱。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0.3%、5.3%,合计负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下降1.8%、0.9%,合计负拉动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对整体商品零售持续回升形成制约。
七、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力保工业生产稳增长
一是持续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工作,全力确保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订单规模总体稳定,积极争取更多订单来渝。推动京东方AMOLED柔性显示产能持续放量,保障重点项目投产上量。二是积极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新车型投放速度,推动问界M8、阿维塔16、深蓝S09等车型尽快上市,加快长安福特新能源项目进展。加大针对本土产汽车消费补贴力度。引导本地优质零部件企业进入长安、赛力斯汽车配套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增强产业链整体实力。
(二)扩增量促存量,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用好用足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保持工业投资强度,加强汽车、电子、高技术产业等相关行业项目储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投资。二是要加快推进“设备更新”和“三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入实施工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设备更新升级。三是要全力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强化财政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和地方政策资金支持,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政策工具。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及贷款担保服务。
(三)多措并举,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一是重点关注农村市场、网络零售市场,不断扩大以旧换新产品范围,及时将我市汽车、电子新产品纳入换新清单,完善财政补贴和金融服务协同机制,提高政策的刺激效果。二是抢抓年末岁尾消费旺季,围绕冬季消费热点,政企联动举办促消费系列活动,全力稳住消费回稳向好势头。三是持续采取降税、贴息等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和扩大生产经营,稳定居民就业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来源:重庆市统计局网站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