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焦点
网站首页 财经 港澳直通 品牌中国 行业 企业纵深 新闻调查 企业发布 新闻联播 专题 热点话题 图片新闻
谭正平:深圳都市圈建设与东莞、惠州乡村振兴的机遇
发表时间:2024/11/4 10:47:4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查看原图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编者按: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深圳都市圈范围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深莞惠中心区为核心,构建多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深圳、香港金融服务和专业产业服务优势,以深圳前海、福田、罗湖、南山为主中心,东莞和惠州主城为副中心,形成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持续推动制造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和现代服务中心深化合作,通过区域协同、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布局促进价值链整体跃升。

  一、老龄化大趋势下,深圳依然“年轻”,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8.58%

  最新公布的《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79.01万人。除绝对数创下历年新高之外,同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人。两项数据均指明:深圳常住人口重回增势。其中,常住户籍人口556.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1.5%;常住非户籍人口1211.77万人,占比重68.5%。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是南园街道,高达每平方公里5.77万人。常住人口最多的街道是西乡街道,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56万人。

  深圳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665243人,女性人口为7894818人,男女人口比例为55.04:44.96,男女比例比较接近;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0到14岁人口占比15.11%,15-59岁人口占比79.53%,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5.3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22%,总体来看深圳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城市。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连,北部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经济回落大环境下,深圳经济同比增长5.4%、消费力上涨0.1%

  据统计果,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市生产总值为25934.2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95亿元,同比下降2.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679.45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237.88亿元,同比增长3.5%。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10.5%、8.9%。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6.0%、38.0%、26.6%。

  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9.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35.8%。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9.4%。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166.7%,教育投资增长20.3%。

  市场销售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1.62亿元,同比增长0.7%。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0.6%;餐饮收入增长1.3%。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1.6%、12.7%。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0.9%、0.3%。网上零售持续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5.8%。

  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33720.85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21388.85亿元,增长19.7%;进口12332.00亿元,增长23.1%。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5.3%,占进出口总额的55.9%,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069.52 亿元,同比增长3.5%。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4707.09亿元,同比增长3.1%。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3.3%,居住价格与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2%。

  三、东莞“三生融合、五位一体”打造绿美未来乡村

  按照东莞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发展精细农业为重点,突出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深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以建设精美农村为导向,全域部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以培育精勤农民为主线,畅通农民成长通道和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全面展现精勤农民精神面貌。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按照集聚资源、有序推进的思路,在产业发展平台、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势特色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五方面规划建设。

  总投资约42.33亿元。其中,产业发展平台共12个项目,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6800亩,总投资约4.87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共6个项目,重点建设农业公园,规划总面积约4900亩,总投资约2.58 亿元;农产品加工流通共4个项目,重点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和生猪定点屠宰场,规划总面积约227亩,总投资约11.13亿元;优势特色产业共1个项目,推动荔枝产业4 大工程40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40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共1个项目,推动70 个特色精品村建设,总投资约19.35 亿元。

  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每年评选一批具备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引导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点,并对获得国家、省和市级称号的示范点给予奖励,树立东莞休闲农业发展标杆。深入挖掘东莞农业农村特色元素和文化附加值,打造农业文化创意项目,示范带动农业企业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策划荔枝、火龙果、无花果等精品水果的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线路,打造“东莞荔枝”和“田园郊享乐”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通过各种媒介推介休闲农业精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打开营销渠道,增加收入。推进东城周屋、东江印象、荷花产业园、松湖优谷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大力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等乡村产品。结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协助整合开发茶山南社和牛过蓢、石排塘尾等古村落,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园区。

  打造农业主题公园。深入挖掘东莞特色农业资源和农耕文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引导一批农业园区适度发展开放式的农耕体验、蔬果采摘、乡村旅游等农业休闲精品项目,提升规模经营效益,着力打造成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别具岭南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

  四、惠州“三区一带”打造乡村美丽经济

  按照《惠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区域划分为“三区一带”,突出惠州都市型、融合型、康养型和滨海型特色,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格局。“三区”指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惠美乡村康养优势区,“一带”指农旅一体滨海经济带。

  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覆盖范围包括惠城区的横沥、芦洲、水口、汝湖等4镇和惠阳区的平潭镇。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农业生产条件好,三产融合程度高。已成功创建丝苗米产业园、4A 级省级农业公园,在建2 个市级产业园。依托惠州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做好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秀示范和表率。一是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基础,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和大湾区都市农业试验区建设,培育惠州精细农业产业集聚区。二是加快全产业链开发,培育特色产业融合主体,打造绿色优质产品品牌,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升级,以产业促进镇村一体化建设。三是初步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初步建成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园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产业联动、错位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覆盖范围包括惠城区的小金口、桥东、桥西等9镇(街),惠阳区的淡水、秋长、沙田等8 镇(街),惠东县的平山、吉隆、铁涌等 7 镇(街),仲恺高新区。该区域地势平坦,雨水充足,农业资源丰富,是惠州城乡融合的主要区域。已有惠东县蔬菜、马铃薯省级产业园以及肉鸡蛋品市级产业园。紧抓区位优势,加强与东莞、深圳合作,打造产城村人融合发展的“最美乡镇”,引领惠州市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持续完善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探索完善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发挥冬种优势,培育一批“粤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借力东莞和深圳的经济增长辐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及城市更新紧密结合,建设一批产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强镇和示范村。

  惠美乡村康养优势区。覆盖范围包括龙门县、博罗县以及惠东县的安墩、白盆珠、宝口、高潭等镇。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大。北部依托罗浮山、南昆山、东江等生态优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名山、温泉康养资源丰富;东部依托白盆珠、田园风光和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有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龙门县丝苗米、三黄胡须鸡和博罗县南药3 个省级产业园,以及博罗县茶叶、金钱龟 2 个市级产业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保护屏障的区域战略定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目的地,推进生命健康产业聚集。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挖地方农产品、道地南药、生态康养、特色乡村和传统文化等资源,打造集农产品批发交易、生鲜加工、仓储冷链、展示营销、检验检测、跨境服务功能等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二是扎实推进产业园、农业公园、“一村一品”建设,创建若干美丽乡村旅游线路,建设集山地绿色生产、山水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登山健身、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山地生态农业经济圈。三是建设惠美乡村新风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中连片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乡村,整体谋划推进农业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四是大胆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龙门模式”,科学统筹、大胆创新,切实完成龙门国家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农旅一体滨海经济带。覆盖范围包括大亚湾开发区以及惠东县的稔山、平海、黄埠等镇。该区域属南亚热带温湿型海洋气候。惠州湾是深圳向东外溢之地,北靠惠州机场,有厦深铁路、广汕高铁以及深汕、广惠、惠深沿海高速等。紧抓惠州打造一流惠州湾、稔平半岛高端旅游岛的机遇,以海洋资源、传统文化为依托,打造高品质农旅一体滨海经济带。一是配套滨海休闲旅游发展,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项目,为游客提供特色农产品和休闲体验服务。二是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的惠州经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不断缩小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农业转移人口更轻松融入城镇,享受同等待遇和基本公共服务。

  打造“美丽经济”。乡村分类推进特色精品乡村建设,释放乡村“美丽经济”潜能。整合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培育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生态体验、科普培训等业态,将“美丽产业”与“旅游元素”相融合,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劳作变体验”。吸引周边客源到乡村住下来、游起来,讲好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满足游客望山看水忆乡愁的需求。引导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合作,不断提高农民资产性收益,促使广大农民富起来、钱袋子鼓起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五、深圳都市圈给东莞、惠州的乡村发展带来八个方面的机遇

  农业产业现代化:深圳的科技、资金和市场优势可以为东莞、惠州的乡村地区引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智能农业设备的应用、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同时,深圳的企业和资本可能会投资于东莞、惠州的农业产业项目,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冷链物流设施等,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产业融合机遇: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将促进三产融合在乡村地区的实践。东莞、惠州的乡村可以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民宿等产业,与深圳的城市旅游市场形成联动。例如,惠州的乡村自然风光优美,可开发农家乐、生态农庄等项目,吸引深圳的游客前来度假休闲,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与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交通基础设施: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对东莞、惠州的乡村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缩短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乡村地区的可达性。例如,加快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交通项目的建设,方便乡村居民出行,也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将为乡村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随着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公共服务资源将逐渐向周边乡村地区延伸和覆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得到加强,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加强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的合作交流,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建设乡村医疗服务中心,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才回流与吸引:深圳都市圈的发展将为东莞、惠州的乡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人才回流和外来人才的进入。一方面,一些在深圳工作的人才可能会选择回到家乡的乡村创业或就业,将在深圳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带回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深圳的人才吸引力也会辐射到周边乡村,吸引外地人才到东莞、惠州的乡村地区发展,为乡村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技术创新与推广: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资源。在深圳都市圈的带动下,这些技术和创新成果将更容易向东莞、惠州的乡村地区推广和应用。例如,在农业领域,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乡村建设方面,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建筑新材料等,提升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农产品市场拓展:东莞、惠州的乡村农产品可以借助深圳都市圈的市场优势,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圳是一个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较大。乡村地区可以与深圳的超市、电商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将农产品直接供应到深圳市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农民的收入。

  产业合作与协同发展:深圳都市圈的企业和产业可以与东莞、惠州的乡村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例如,深圳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将一些生产环节转移到东莞、惠州的乡村地区,利用当地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乡村地区的企业可以与深圳的企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为深圳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共同打造产业集群。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