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挑战
外部董事高质量行权履职是董事会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在子企业外部董事“派谁当”“如何派”“怎么管”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外部董事人才供给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二是部分外部董事履职能力和素质与高质量履职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外部董事履职支撑保障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改革举措与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建筑创造性采用外部董事组队任职的方式,变散兵游勇为军团作战,探索出了一套外部董事履职和管理的“中建方案”。
一是组建“小组制”。在集团范围内全面选拔具备规划、投资、财务会计、风险管控等专长的人员进入外部董事人才库,并按专长互配、经验互补原则以“4人编组”选聘外部董事。同步明确一般按照“内3外4”(内、外部董事分别为3名、4名)规范二级企业董事会构成,每组任职不超过3家企业。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履职方式,外部董事之间磨合成本大幅降低,团队协同优势和乘数效应逐步显现。
二是管理“小组制”。任职前,由集团公司召开专项交底会,对拟任职企业进行个性化情况介绍,帮助外部董事快速融入。履职中,建立履职台账季度报送、小组务虚会、调研闭环和外部董事参与专项任务监督等机制,推动外部董事履职水平和履职效能双提升。
三是保障“小组制”。加强制度保障,出台《外部董事履职管理及履职保障工作指引》,从政策指导、业务培训、决策调研、信息支撑等8个方面明确保障措施。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外部董事管理办公室,建立办公室“首问负责制”、与外部董事会商机制,实施“四个一”(每月1期沙龙、每季度1期座谈会、每半年1期培训班、每年1次述职综合评价)履职培训,强化体系建设和日常支撑服务。加强信息保障,畅通外部董事信息沟通渠道,优化0A账号设置,保障文件传阅及时性;按月编发外部董事履职工作简报,按周分享“外董资讯”。加强保障创新,探索以数智化手段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例如,中建三局自主开发的“三局议案”小程序,助力外部董事实时安全审阅议案资料。
经验与启示
按照“小组制”形式选派、管理和保障外部董事履职,是以团队化、体系化、专业化手段增强外部董事履职能力的有益尝试。一是通过组建履职团队,实现了人才资源集约利用,弥补了个人履职能力短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董事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现状。二是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不能“单打一”,应当着眼外部董事全履职流程保障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打好外部董事选、育、用、留“组合拳”。三是中国建筑组建外部董事履职小组目前仅考虑了专业能力互补性,下一步有待深入到外部董事之间经历、性格、决策风格等多维度的匹配性,也要在探索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小组制”的适用范围。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