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处处充满着员工们的巧思:维修车间内,员工们自主设计制作的设备维修工具整齐排列;自控室内,实时显示生产信息的监控大屏充满了科技感,而其背后则是员工们对先进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分析改进。
作为曾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银光公司,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员工作为创新的源头,通过培养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活水”。
在“解决问题就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思路指引下,银光公司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打造了“赛马”机制平台、“党员创新工程”平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平台、“合理化建议”平台、“岗位练兵”平台、“劳动竞赛”平台共“六大集智平台”, 建立了“聚焦一个问题、成立一支团队、完成一份报告、推广一批经验”的“四个一”创新工作模式。目前,银光公司成立了12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每年组织20余类劳动竞赛,2023年至今,实施“赛马”课题428项,实现节创2300余万元,共获得授权专利65件。
在用好企业平台的同时,不少单位也在结合岗位需求,“因地制宜”建立创新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作为设备维保单位的银丰设备制造公司,每月开展的TPM改善案例、现场管理亮点展示以及青年员工技能大赛,带动了大家参与创新的热情,今年已经有30多个“金点子”被看见、被实现:引进的数控激光切割机,实现了人工操作变机器操作,将任务完成时间从五个小时以上缩短至20分钟左右;重达40公斤的套丝机搬不动,用“边角料”制成的专用手推车让其实现了使用“自由”......无论是成效显著的大项目,还是解决眼前问题的小改善,银光公司的员工们抱西瓜也要捡芝麻,让创新为生产实际而服务。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也经历着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智造”的背后离不开员工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何让先进的设备、系统高效、安全、高质量地运转,需要员工们的“调教”。
银光公司化工四厂员工杨得斌就是既懂技术又懂创新的代表之一。他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哪里劳动强度大、哪里能耗高,哪里就是杨得斌的“战场”,他主动申领课题,带领同事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在日复一日地坚持下,过程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在他所在的单位中得以运用。在银光公司员工的努力之下,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从根本上改善了企业手工操作多、耗能高、本质安全程度低的局面。
让“小点子”迸发“大动能”是员工的不懈追求,为高素质员工队伍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是银光的职责使命。在双方的共同加持下,将为行业生产技术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图:王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