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走进陇原大地,大片条田纵横阡陌,山林果园处处飘香,农田麦浪金色滚滚……从黄河之滨到河西走廊,甘肃农垦集团依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设施的赋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展现出勃勃生机。
作为甘肃省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甘肃农垦先后培育形成了饲草、乳品、肉品、制种、酒水、马铃薯、医药、香料、肥料等多个集“种、养、加、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供应体系,打造了“莫高”“黄羊河”“条山”“普安康”等知名商标。
科技助力农场增产提效
走进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农垦饮马农场,田间传感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终端决策系统、智能灌溉系统一应俱全,占地面积6000亩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已经实现了作物种植区域化、耕种管收机械化、配方施肥精准化、农业灌溉智能化。
饮马农场这样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农场,如今就像珍珠般连绵散落在陇原大地的广袤田野上。
在条山农场,景电工程使得黄河之水跃上高山,流进千年荒原,灌溉出一片千里沃野;在黄羊河农场,手机App远程访问、操作水泵控制器、注肥控制器等设施设备,将数字化、智能化运用到马铃薯、辣椒等作物种植全流程,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在金昌农场,机械化农机具已达到118台(套),饲草、粮食等主导产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在黑土洼农场,建成了绿色无公害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特种药材种植保障基地、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等标准化基地……一项项“黑科技”被应用到智慧农业生产中,助推农业产业升级。
一端连着科技,一端连着农业。智慧农业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通过物联网系统建设,传统农业实现“云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水、肥、药等投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
昔日,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汗水浸透每一片土地,滋润禾苗成长;如今,智慧农业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绘制出农业现代化新图景。
改革提升农业工业化水平
祁连山下,阳光洒在排列整齐的玉米地上,入目一片绿意丰盈景象,一株株玉米苗正吐露着生机。位于张掖市的甘肃亚盛种业集团种子研究院有限公司张掖育种站内的各品种玉米长势良好,科研人员精心查看玉米品种表现情况,充满着对丰收的期待。
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玉米年制种面积占全国超过50%。
据了解,甘肃亚盛种业集团在河西制种黄金地带张掖、武威、白银等地建立了优质玉米制种基地10万亩,约占全国制种面积的2.5%,年生产种子可满足全国1500万亩大田玉米种植用种。
在张掖市国家种子产业园内,甘肃中垦玉种业有限公司玉米种子加工厂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8月下旬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
甘肃中垦玉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涛介绍,建成后的玉米种子加工厂,包括拣穗扒皮生产车间、鲜果穗烘干车间、脱粒车间、籽粒烘干车间、钢板仓存储工段、预清车间、精选小包装车间等。同时,新厂区还将引进四膜八行直线导航复式播种机等先进农机设备,率先实施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现玉米种子从田间到车间全程不落地。
农业是古老的传统产业,也是承载希望的朝阳产业。古新之变,关键在于一个“改”字。
甘肃农垦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源泉,不断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进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治理结构等措施提高农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和技术支持渠道;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使得甘肃农垦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为甘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甘肃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