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豫西集团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王俊省在装配工房内进行产品装配作业,他那忙碌的身影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成了工房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王俊省是该公司一名装配钳工,豫西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杰出工匠”,现担任江河公司F1分厂复合材料装配班班长。针对产品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积极实施小改小革,提出合理化建议。近年来,王俊省先后解决生产难题、焊接技术问题等20多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日常工作中,任务无论大小,没有借口,不管是批量生产还是单件作业,也不管是配合其他班组外出施工还是单位内部的修修补补,王俊省都能够做精益求精,用精湛技艺和合格产品来体现自己的业务水平,受到单位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立足岗位,小改小革解难题
纯铜金属焊接一直是焊接技术中很难掌握的一项技术,王俊省却有独到之处。2019年,公司外购两吨熔铜炉的内导筒体,由于纯铜导热快、难融化易产生气孔和裂纹,焊接难度大。王俊省采用两把大号焊枪局部预热、直流反接短弧直线往复运条连续跟进火焰的焊接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某产品在装配时,弧形护板在安装前需与圆形筒体工装一起放入箱体内部配钻,弧形护板易产生偏移,护板与筒体工装贴合不严,易造成产品缺陷。今年3月份,针对这一难题,王俊省在查阅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后,大胆提出改进措施,根据筒体与护板厚度等参数,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专用工装。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最终成功设计制作出U型卡具,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使生产效率提升了10%,产品装配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为提高某产品主框架配钻孔精度,王俊省将端框配钻钻头直径由原来3.8毫米改为4.2毫米,较大幅度提高了配钻孔精度,减小了扩孔后螺丝安装难度,生产效率提高3%。
脚踏实地,创新创效显活力
2020年王俊省提出的《采用简易工装解决结晶器总成外壳射源筒支架定位难问题》创新项目,实施完成后年实现节创价值50万元。结晶器总成是公司重点民品,在加工过程中,不锈钢总成外壳和射源筒定位难问题一直是焊接技术难以突破的问题。由于射源筒在大筒体的侧面并带有向下倾斜的10度角,需要钻床打孔、镗床镗椭圆孔,找正十分困难。王俊省经过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焊接方法。他自己动手制作椭圆形样板,在筒体上画出,利用等离子切割机切割出椭圆形,再利用自制简易工装定位,原来的三人组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尺寸精度,又节约了2个人工成本,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还解决了法兰与结晶器内水套焊接后法兰变形、框架设备组焊焊接变形等技术问题,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50万元制造成本。
创新加工方式,成功实现某产品生产工艺的变革。2021年,公司开始生产试制某型新产品,其材质为特种铝合金,整体为薄壁管状材料,需要在其两端安装堵头,按照常规的“胶粘”生产工艺加工,产品容易开裂,密封性难以实现,并且该工艺使用的原材料价格昂贵。王俊省通过网络查找和业内同行探索新的作业方法,敢对过去用“胶粘”的生产方法说“不”,大胆提出改进工艺,把“胶粘”工艺方法改变为焊接加工方式。他积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电气焊接技术反复试验,经过3个月的努力,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小组同志们的大力配合下,采用新的焊接工艺替代“胶粘”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作为班组长,在保证生产进度的前提下,王俊省利用班前会、工作间隙、手机等碎片时间对各工步装配人员进行岗前工艺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教育,根据班组成员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安排到对应的工步上,发挥各自的水平,并对每道工步跟踪指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王俊省作为兵头将尾,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难题。今年以来,该同志解决产品装配难题5项,实施小改小革4项,为分厂的生产经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发挥“师带徒、传帮带”优良传统,手把手教徒弟学习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 该公司F1分厂党支部副书记、副厂长王三黑说。
作者: 郝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