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动非遗聚集化、融合化、数字化、年轻化发展,逐步实现“保护有力、传承有序、管理有规、融合有度”,现已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16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4名、市级非遗传承基地154个、市级非遗工作站21个。
健全制度机制,构建非遗保护传承新格局。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等,建立市、区两级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2021年至2024年全市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
加大保护力度,丰富非遗项目名录新体系。广州市全面开展非遗普查和专题调查,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设立了广府文化(越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健全非遗名录体系建设,现已整理入库实体档案3222卷(件)、数字资料文件约10TB,完成69名传承人口述历史资料片制作,出版《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等。
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遗焕发时代新魅力。广州市推进非遗走入社会生活,举办广州非遗开放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等活动。同时,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学校类传承基地,设立一批多功能非遗大师工作室,建设市级非遗工作站,建成永庆坊、北京路非遗街区和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集聚区,并打造了全国首条非遗主题地铁示范线(广州地铁11号线)。
合理活化利用,激发非遗融合发展新活力。广州市推动非遗跨界合作,培育“非遗+商业”“非遗+舞台”“非遗+文创”等新业态,开发了20多条非遗旅游路线,“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路线”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同时,进一步引领非遗产业化发展,举办了非遗品牌大会、广州非遗购物节等,对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将部分非遗作品版权授权企业做量化生产。
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