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林草局网站消息,6月20日,国家林草局召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大熊猫等1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切实加强与世界各国野生动物保护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共同行动,野生动物国际合作交流成果显著,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发挥更大作用。
为调查掌握野生动物资源本底状况,我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全面开展科学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同步开展了289个区域常规调查、鸟类同步调查、专项物种调查,预计近期完成全面汇总统计后即将发布。通过系列调查,我国共记录到3000余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除极少数物种外,绝大多数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域和威胁因素已基本掌握;较为精准地掌握了2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发现了部分新种、新的分布记录。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野生动物种类丰富。近年来,我国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编制印发了一系列保护规划、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建立了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多年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拒食野味、爱护生灵的生态文明新风尚正在社会广泛形成。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发布第一批789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1140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整合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穿山甲、海南长臂猿等一批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实施48种重点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程,积极改造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生境,保护力度空前加大。
通过多年努力,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海南长臂猿、白头叶猴、滇金丝猴、蓝冠噪鹛、藏羚羊等1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集群鸟类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加,据2024年全国908个水鸟集群越冬区同步监测结果,共记录到越冬水鸟172种,总数量达505万只。
发布会介绍,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其他野生动物保护交流合作,引进我国野外灭绝的麋鹿、野马,恢复重建野外种群。先后从国外引进考拉、美洲豹、北极熊、非洲狮、欧洲野牛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极大丰富了我国人工繁育、科普教育等野生动物种类。同时,我国通过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支持日本、韩国恢复重建朱鹮野外种群。实施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援助项目,促进该物种恢复性增长。援助非洲国家非洲象、犀牛保护,还连续12年为亚非发展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人员举办野生动物保护和履约培训班、研修班,支持其提升保护能力。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共同行动,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认真履行公约义务。参加全球老虎倡议委员会、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指导委员会、东亚-澳大利西亚区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支持全球老虎、雪豹、候鸟保护。与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签订共同保护候鸟协议,推进候鸟保护共同行动。与俄罗斯、老挝、越南等国加强东北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跨国境保护,联合开展跨境野生动物种群调查监测、联合巡护、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活动。连续6年组织或参与开展“湄龙”“雷霆”等系列国际执法行动,推动出口国、中转国、目的国全链条打击非法贸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促进全球野生动物种群保护事业发展。(果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