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70多年前那场彪炳史册、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比邻鸭绿江边的辽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出征地,沈阳是抗美援朝前线的弹药保障大后方,而作为建国初期全国仅有的几个大口径弹药生产厂之一,地处东北沈阳的中国兵器辽沈集团前身——五二工厂(以下简称辽沈集团),则以120余万发批量的弹药供给强有力地支援了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其中,由辽沈集团研制成功的新中国第一枚火箭弹、第一枚反坦克火箭弹、第一枚炮兵火箭弹等利器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威猛亮剑。
据史料,1950年、1952年,朱德总司令曾两次前往沈阳视察辽沈集团,对火箭弹生产及改进作出指示,同时要求迅速研发单兵反坦克火箭。1950年10月15日,志愿军赴朝前夕,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到沈阳视察辽沈集团,亲自了解火箭弹生产情况,直接询问生产装备一个营、一个团、两个团的火箭弹的最快时间和钢材供应等问题。1953年7月,彭德怀再次亲临辽沈集团视察。
A3式火箭弹,抗美援朝最早过江的国产炮兵装备
早在1949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三天,辽沈集团就将自己研制的第一批火箭炮和火箭弹运送到北京芦沟桥附近,为中央军委领导进行实弹射击表演获得成功,朱德、彭德怀、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一同观看,予以赞扬。1949年11月,国家向辽沈集团正式下达生产火箭炮和火箭弹的紧急任务。1950年下半年,A3火箭弹在辽沈集团投入大量生产,及时支援了华东前线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志愿军火箭炮团的火力奇袭和压制给步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0月19日傍晚,志愿军第42军火箭炮营随志愿军先头部队率先过江,全营的12门A3式火箭炮,车载急赴黄草岭地域,阻截疯狂北进的美军陆战第1师和南朝鲜军首都师。第42军火箭炮营改编自第169师独立山炮营,继云山战斗使用A3式火箭炮后第三天,在东线真兴里、三巨里防御战中,全营火箭炮又一次齐射,迫使敌陆战第1师第7团不得不动用预备队,也让第42军火箭炮营长杨松龄获得“火神爷”雅号。
史料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辽沈集团生产的A3式火箭弹及炮先后配属志愿军炮兵团第23军、第24军、第38军、第42军等部队。A3式火箭弹在志愿军手里发挥出了极大效能,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
6管野战火箭炮,中国的“喀秋莎”火箭炮
志愿军在云山战斗中使用的6管火箭炮,是当年辽沈集团谢光选科研团队研制的一种野战火箭炮。这款火箭炮先后有过许多名称,在1952年5月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陆军武器型号名录里,正式规范其制式名称是A3式102毫米野战火箭炮。1950年8月,鉴于朝鲜战争形势,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同时编组成立边防军属火箭炮部队,这支部队装备的火箭炮就是当时辽沈集团研制的A3式102毫米野战火箭榴弹炮。
1950年11月1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进入第七天。狄逾岭山地夜幕降临,志愿军第39军军属炮兵开始运动接敌,阵地上的火炮未完全放列完毕,志愿军步兵就向云山换防敌军发起攻击。撤退敌军拼命向河滩上倾泻炮弹,试图阻挡出击的志愿军战士。这时,暗色笼罩的朝鲜天穹之下,云山西北鹰峰洞附近,突然升起串串火球,伴随着嘶鸣飞向美军陆战第1师第8团阵地。志愿军第116师阵中日记记载:“炮弹出口时发射的白色闪光,宛如夏天的闪电,凌空而过的炮弹,曳着白光,超越漫长的天空,在远处掀起一股烟雾,接着才是轰隆巨响。”而美军在战史里则是这样写道:“这种武器的出现,意味着当面之敌并不是一般的敌人。”多管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一出现,立即引起敌方极大注意,美军通过弹着点痕迹勘察,还误认为这是“82毫米苏联制喀秋莎”多管齐射火箭炮。
反坦克火箭弹,一举粉碎美军坦克的“刺猬战术”
1951年9月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当时美国依靠坦克优势采用一种“刺猬战术”:在步兵的四周围上一圈坦克,当我军一冲上来,他们的坦克就四下冲出,从坦克里伸出的机枪转动扫射,同时上空飞机轰炸,后边步兵跟上。由于当时志愿军反坦克武器战斗力所限,战士只能把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企图爬到坦克上,从坦克上盖塞进去炸掉它。但事实上,战士不等靠近坦克,就被坦克里转动的机枪射中。
在朝鲜战场急需反坦克武器的紧急情况下,辽沈集团仅用三个月时间就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135式90毫米火箭弹,有力粉碎了美军的“刺猬”战术。紧接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二代反坦克火箭弹——241式90毫米火箭破甲弹,战术技术性能接近美式90反坦克火箭弹,及时大量供应朝鲜战场,对进一步粉碎敌人坦克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1年辽沈集团“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项目”荣获中央兵工总局颁发的国家级“创造发明一等奖”。
我军9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的出现,及时弥补了志愿军前线反坦克火力作战短板,有力扭转了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向敌人坦克冲锋的残酷现实,实现了100米、200米乃至1000米的远距离反坦克打击,并通用苏联喀秋莎火箭炮,投入战场使用后实现了志愿军火力的指数级提升。据史料,志愿军第204师组织一个野炮营12门野炮、一个山炮连4门山炮和一个反坦克大队无坐力炮与火箭筒49门(具),在文登里和百岘地区组织反坦克进攻,给美军第2师、南朝鲜军第8师的40多辆坦克以重创,击毁38辆,击伤多辆,一举粉碎了美军的“坦克楔入战”。
1952年辽沈集团又转向炮兵火箭(榴弹)设计研究,先后研制成功第一代产品427式102毫米炮兵火箭弹,射程5000米;第二代产品488式102毫米炮兵火箭弹,射程8000米。这两种炮兵火箭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发挥了很大威力。
由辽沈集团和老一辈火箭技术开发专家创造的火箭弹技术成果,奠定了新中国弹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为国防军工战线培养出一批优秀专门人才,如:中国第一代弹药火箭专家——吕去病;中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谢光选;中国兵工和导弹专家、中国导弹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徐兰如;中国火炮弹道专家——方俊奎;中国火药与固体推进剂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李乃暨等。后期,根据国防科技发展需要,他们分别转战我国东风系列导弹、运载火箭和原子弹研究等重要领域,成为相关专业的骨干和领军人物。
上图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辽沈集团火箭研究小组成员,从左向右分别是:吕去病、谢光选、徐兰如、房子华、方俊奎)
回顾抗美援朝战争那段历史,辽沈集团老兵工发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前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及时送上多少!”不穿戎装的兵工人以“厂房当战场,机器当刀枪”,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进行较量并全面战败强敌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终端火力支撑。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兵器辽沈集团将坚定履行核心使命与强军首责,坚持科技领先,打造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产品转型与能力升级,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