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焦点
网站首页 财经 港澳直通 品牌中国 行业 企业纵深 新闻调查 企业发布 新闻联播 专题 热点话题 图片新闻
农业专家谭正平 ︱ 粤渝协作,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发表时间:2024/5/10 13:20:26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查看原图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省市支持,粤渝协作

  粤来越好——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5月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激励引导更多资本、人才“进村入乡”,更好赋能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凝聚各方力量深度参与,不断巩固发展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科学统筹新型帮扶协作,动员更多社会帮扶力量,发挥好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和高校的特色优势,更深入发动各方面力量主动投身“百千万工程”,形成众人拾柴、热火朝天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的根本载体。乡村人才流失以及回流困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包含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生活品质和子女成长等综合性维度。长期以来,由于粤东粤西粤北农村与珠三角发达城市之间在上述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净流入局面难以逆转。由于乡村的人力资本回报率较低且大城市对乡村人才的“虹吸效应”远大于辐射带动效应,乡村人才振兴普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积极引导激励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一是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围绕县域振兴所需实用技能人才、科技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及乡村治理人才等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符合各类人才发展与成长规律性的人才政策,拓展乡村人才政策谱系;二是人才政策覆盖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保留等方面,应坚持全链条原则,从人才需求、人才供给、人才发展环境等维度完善乡村人才政策工具,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和规模,吸引外来人才流入,优化乡村人才结构。三是以人才评价为基础,科学确定各类乡村人才政策的适用标准,为人才的引进、管理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人才政策的使用成效;四是建立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经费保障的社会化分担机制,扩大乡村人才振兴经费筹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乡村人才工作的局面。

  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深化拓展省内帮扶协作,建立纵向支持、横向帮扶、内部协作相结合的机制,实现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5个县(市)帮扶协作全覆盖,做好惠州、江门、肇庆市12个县(市)的帮扶工作。强化省市县纵向帮扶,结合驻镇帮镇扶村和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县工作,建立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团帮扶机制。

  提高供销合作社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去年12月中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在广东粮食产区升级打造60个粮食综合服务站,引导中小农户与各类服务资源有效对接,为中小农户提供农机租赁、庄稼医院、农技培训、烘干收购、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粮综合收益。通过粮食综合服务站,对接小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采用订单农业、保价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吸纳就业等形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每个综合服务站服务覆盖3个以上乡镇,示范带动周边小农户3000户以上,每年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万亩次以上,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

  区县发力,产学研结合

  渝新愉快——博士专家能人驻村,担任产业村支书(主任)

  5月10日,重庆潼南区启动第二批产业村支书(主任)聘任工作,将选聘23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到村(涉农社区)担任产业村支书(主任),聘任期限为2年

  去年8月,重庆市潼南区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打破行业、身份、体制壁垒限制,从西南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精准选聘30名博士、正高级专家等人才担任首批产业村支书(主任),到村开展村级产业规划、落实产业发展措施、做好产业技术服务、促进产品产销对接、加强产业政策宣传、揭榜挂帅“一镇一园”项目等服务,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引航、蓄势赋能。

  创新人才选拔的来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区级以上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经营、管理等有关负责人及产业能人、致富带头人、本土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聘为产业村支书,非中共党员的聘为产业村主任。

  严格人才选拔资格条件(一)政治品格、思想道德良好,热爱农业农村工作,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能够适应基层工作环境。(二)具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的农业科技类人才;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致力于技术服务、产业升级等生产类人才;具有市场分析力、洞察力等产业规划类人才;具有从事农业生产性经营、管理经验等产业发展类人才。(三)对应聘产业村支书(主任)的同类型人才,获评较高职称、获得较高等级荣誉奖项、所在企业资质等级和信用等级更高的予以优先选聘。(四)近三年内无学术造假以及严重违反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等不良行为。

  明确职能职责产业村支书(主任)为特色兼职岗位,每年实地到岗不低于15天开展村级产业规划落实产业发展措施做好产业技术服务促进产品产销对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产业政策宣传揭榜挂帅“一镇一园”项目等

  提出六大激励措施(一)人才资金保障年度考核评价为合格及以上的产业村支书(主任)可获得考核激励,相关考核激励经费由全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保障。(二)优先推荐表彰表现优秀、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产业村支书(主任),在乡村振兴等评优评先项目中优先考虑、优先推荐。(三)项目优先支持在符合相关规定基础上,优化项目审批程序,优先拨付项目资金等。(四)给予金融支持可享受“绿色通道”,降低贷款门槛。(五)参与收益分成可合法化参与村集体经济每年纯收益分成等。(六)参加学习培训产业村支书(主任)可以参与致富带头人和产业指导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带动能力。

  村企联动,共同致富

  粤渝协作——以人才振兴,助力产业振兴,打造中国荔枝的“雄安新区”

  助力长江上游攻克龙眼荔枝种植难题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农委、市科委、涪陵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支持帮助下,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研究中心在长江师范学院挂牌成立,并聘请了陈厚彬、胡桂兵、郑少泉、石胜友四位专家为工程中心特聘研究员。

  时隔不到半年,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研究员为代表的10余位专家,心系长江上游龙眼荔枝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指示要求,从祖国四面八方齐聚涪陵,支持帮助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中心建设,指导帮助涪陵龙眼荔枝产业发展,用专业知识支持长江师范学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帮助涪陵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务实行动。

  2022年6月,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际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陈厚彬教授到永川区指导荔枝龙眼产业。 永川朱沱、松溉等乡镇沿长江河谷地带,是世界荔枝最北缘的黄金产区,与广东等沿海地区,构成南北季节性互补优势。据统计,永川区现有荔枝龙眼种植面积约4万亩,产业基础较好

  陈厚彬教授说,永川是发展晚熟荔枝难得的宝地,也是川渝荔枝产业融合发展的桥头堡;一是要着眼“千年大计”,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打造中国荔枝的“雄安新区”;二是要狠抓技术支撑,从专家技术服务覆盖面、常年生产数据积累、品种结构搭配、标准化果园建设以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建立符合永川地理自然环境条件的荔枝种植技术体系和生产标准;三是要建好示范园,规划建设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永川科技试验基地、首席科学家科研中心,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随即,永川区政府分管领导强调,一是做好规划,充分体现科技化、标准化、机械化、智慧化;二是搞好建设,采取统一建设、分片管护,由“中荔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模式,土、肥、水、路、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三是夯实科技支撑,全力支持建设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永川科技试验基地、首席科学家科研中心,做好技术积累和技术服务;四是探索模式机制,充分调动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以土地入股、返租倒包、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方式,培育“主人+祖业”荔枝龙眼产业人才梯队;五是建立产销闭环,探索“保底价+市场价”模式,种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六是要解当务之急,建好标准园,改造老果园,推广新技术,打造新品牌。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