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清晨的朝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随着一阵响亮的汽笛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新一代巴拿马最大型集装箱船“MSC ORSOLA”轮缓缓驶出码头,奔向蔚蓝色的大海。这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年交付的第一艘船。
大连海关全面实施“智关强国”行动,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助力辖区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针对造船企业进口大型设备运输时间长、通关流程复杂影响使用效率等问题,全面推广直装直提智能作业模式,指导企业用好“提前申报+抵港直装”通关模式,将海关监管嵌入港口作业流程,减少码头堆存及转运等步骤,平均缩短港口作业时间2天。
“这艘船的交付比我们签订的合同期提前了72天。”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部副部长于成效介绍,“在我们建造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造船周期长、单耗不确定导致的申报难题等等,大连港湾海关给我们进行了单耗自核、提前申报等政策指导,及时地解决了我们的困难。”
“进口的船用设备往往体积大、精度高、装卸作业复杂,为保障设备快速投入使用,我们制定了全天候预约、随到随检等措施,在卸货过程中、设备安装过程中开展顺势监管,实现企业申报、货物卸船、查验放行、装货提离等环节无缝对接。”大连港湾海关查检三科科长何涛表示。
为针对性解决辖区造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大连海关对船舶制造企业进出口产品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结合企业情况精准画像,筛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等8家造船企业为典型代表,线上线下结合,开展造船产业重点企业调研19次,坚持问题导向、调研开路,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问题清零”等活动,成立“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组,实时提供“零距离”专业指导和“一站式”通关服务,从船用大型设备通关、船用危化品检验等“小切口”解决企业急难愁盼,打造以船舶制造产业链为单元的“一链一策”服务新模式,建立“管家式”服务机制。
“去年实施了加工贸易改革方案,方案实施当天,大连港湾海关通过视频会议为我们解读了每一条措施,以前的‘集团保税’模式应用升级成了集团成员企业料件自由统筹使用,外发加工业务保证金也可以免除,这样一来每年的造船成本可以节约不少。”于成效说。
大连海关将持续深入辖区企业,听取“一线声音”,掌握“一手资料”,通过“研究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不断加强调研成果转化,高效助力造船产业发展升级。(何涛、韩知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