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台开发区企业工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
导言: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完善“标准地”出让标准化工作流程和配套制度。
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完善“标准地”出让标准化工作流程和配套制度。
《指引》有四大亮点:一是坚持重点改革联动。加强与“亩均论英雄”改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联动,根据“十四五”开发区规划提出的亩均效益目标和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分产业制订了34类指导性指标,并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对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两个指标设置了区域修正系数,由各市在此基础上制订本地控制性指标体系。二是稳妥扩大改革范围。为同步提升开发区与代管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将“标准地”的适用范围推广到开发区的代管区域。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标准地”供地比例“2021年底前实现新增产业用地不低于20%”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设定了2025年除负面清单外,新供国有用地要全面实现“标准地”供应的总体目标。三是进一步注重为企服务。以提升可操作性、进一步缩短流程时间为目标,围绕供应前准备、按标供应、审批服务、按标施建、对标验收、监督管理等六个主要环节,进一步明晰了对企业的要求,规范了政府服务内容。参照浙江省有关做法,将3大类项目和零星地、边角地和小微企业园项目,列入负面清单管理,将事前审核改为事后监管或事后抽查。四是全方位构建监管体系。对全省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情况进行实施监测、月度统计和年度考核。明确各地相关部门建立“标准地”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股权变更等环节的监测核查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信用监管闭环为重点,将“标准地”承诺履约事项嵌入到亩均效益评价中,实现要素差别化配置,探索“保函模式”,强化企业履约责任。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