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顺应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之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MR、3D影像技术等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非遗的保护、生产、制造、传播、消费和服务方式。
作为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中国移动立足自身数字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传承保护,助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了产业经济效益。
由于受到场地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非遗文化的传统传播与传承往往内容较简单,形式较单一,服务于特定人群,影响力有限。借助全息影像、VR、5G等现代科技手段,中国移动助力非遗文化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没想到,古典戏曲也这么爱‘赶新潮’。”现场观众激动地说。在江苏昆山的文化艺术中心内,中国移动参与打造的国内首个全息数字剧场通过全息的采集端系统和5G全息投影技术,把主舞台上演的昆剧《浣纱记》同步“穿越”到5公里外的大渔湾广场上,在户外搭建的宽20米、深10米的全息舞台上,1:1还原了剧院内的实景演出,吸引了上万人驻足围看;通过线下演出、线上直播、全息同步直播的融合形式,开启了戏曲与科技结合的新方式。5G+全息数字剧场实现了传统戏曲的“数字化”接触,“超时空”共鸣,实现“时时可播、处处能演”,助力了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
非遗数字化的优势还可以将部分珍贵、濒危、损坏或已经消失的非遗进行修复,让其完整呈现、留存。浙江温州的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移动建设的VR木活字展示馆,将木活字直接转化成高清的虚拟图像,还可以避免由于展示、应用、研究产生的不必要的损耗。
“如何让囿于一隅的非遗‘动’起来?”广东潮阳的一群师傅犯了愁。广东潮阳剪纸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寓意吉祥,注重工整细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学习的行列,让潮阳剪纸这门非遗传统工艺“潮起来”,中国移动邀请潮阳剪纸非遗传承人进行直播教学,借助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实现全方位、交互性展示刀法精妙的剪纸工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网友都能感受到潮汕剪纸的独特魅力。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中国移动让非遗项目走入现代生活,拓展了非遗传播路径,扩大了非遗传播效力,有效培育支持了非遗社会主体。
培育丰富非遗的消费新业态保护传承非遗,不光要靠情怀和热爱,更要靠激励跟回报,唯有把非遗的经济价值激活,方能让非遗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显现。目前,中国移动正积极推进传统线下业态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促进非遗产品实现商业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培养新型消费模式。
利用数字化手段赋予传统陶瓷行业新生机,中国移动打造“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首个VR数字平台——“国瓷馆”VR实景商城,将“国瓷馆”搬到了线上,游客足不出户就能360°实景参观,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同时,中国移动基于5G构建AI+区块链的陶瓷文化鉴定平台,打造了5G+陶瓷文化主链生态,着力攻克陶瓷版权鉴定难题,推动区块链技术+文创版权产业创新发展。
木榨油技艺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十几道工序,人工操作起来纷繁复杂,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中国移动运用物联网、AI、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为其量身打造的个性化监管操作平台实现对木榨油制作的智能远程监管,推动木榨油制作的智慧管理。风车去杂、上槽碾末、木槽打榨、沉淀沥油等一系列生产操作在平台的帮助下更加便捷,大幅提升了木榨油的制作质量与效率,帮助村民拓宽市场、提高收入。
数字技术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助力非遗文化创新生产方式、传播形式、消费渠道,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数字基石”。
文章来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