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丰产丰收发挥了有力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财经委二次会议精神,在2022年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编制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全面了解各地耕地、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底数,梳理永久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水土等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研究不同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期限、重点和路径,与水利部共同推进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编制创造有利条件。
扎实开展建设,推动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地。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将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到市县并落实到具体项目,规范项目设计和审批,全力推动项目实施。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许多农田达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等部门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遴选评估,支持山东德州市等20个地区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工作联动,深化政银合作机制,形成多渠道融资新格局;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召开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快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工作视频会,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引导政策性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建设投入。
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建设管护机制。为指导各地统筹做好在缺乏灌溉水源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印发《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填补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技术规范空白。规范将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细分为13个建设类型区,突出旱涝兼防、分类施策,着力强化应急补灌能力,分区分类配套完善集雨蓄水、节水补灌等工程设施,缓解作物出苗、孕穗等关键生育期水分供需矛盾,努力破解“卡脖旱”,确保浇上“救命水”,保障作物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充分调研地方实践和相关工程管理部门管护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完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标准、内容,以及资金筹措等,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护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推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开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服务热线,开发“农田建设随手拍”小程序,健全问题发现机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提高监督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