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国资委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内控建设改革试点,成都产业集团作为成都市国资委首批内控建设改革试点单位,探索构建集团本部与下属公司分层分类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通过重塑组织架构、再造业务流程、科学精准防控,以高质量内控合规管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成都产业集团合并资产总额1838.70亿元、同比增长13.40%,实现利润总额36.01亿元、同比增长24.46%。
围绕“三个注重” 夯实内控合规管理基础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将内控体系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成都产业集团层面成立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内控资源,统决重要事项。立足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围绕公司治理、项目投资、园区运营等重点领域,先后制定制度指引22项。二是注重内外联动。创新工作模式,以“内部全员+外部专家”形式,精准化搭建企业内控体系,针对各下属公司不同主业类型,选聘行业专家提供业务风险防范指导,制定兼顾合规和效率的内控体系;强化全员参与,推动员工深度参与岗位风险分析、流程梳理和业务制度拟定。三是注重专业支撑。配备专职人员,不断充实内控力量,截至目前,设置内控职能部门的二级子企业占比达80%。开设“法律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授课10次,利用“学智产业”平台持续开展内控培训,成都产业集团先后参训人员2466人次,推动内控理念入脑入心。
锚定“四个关键”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
一是增强行权履职能力。精简管控层级,深化分类授权放权管理,构建“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授放权体系。实施“分类授权—多维度评估—动态调整—跟踪督导”闭环管理,通过优化分类授放权清单、开展多维度评估等,强化行权用权监督,提升行权能力水平。二是提高精准防控水平。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业务全流程、全领域重要环节风险点,分层分类建立风险信息库,涵盖重点领域合规风险1059条,结合不同业务类型,“一业一策”研究形成符合业务风险特点的管控措施,构建差异化内控流程,大力提升业务风险精准防控水平。三是织密制度防护网。落实内控制度动态更新机制,将外部合规要求嵌入内控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到经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做好制度的“立、改、废、释”。截至2023年11月,成都产业集团新增、修订制度17项,指导下属企业在对外投资、招标采购、购销业务、金融业务、工程项目等领域新增制度89项,修订制度211项。四是强化制度执行。深入开展“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专项整治,开展制度评估、业务专项评估,进一步排查和梳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结合巡视巡察、出资人监管等成果,以案为鉴,梳理存在问题82个,制定整改措施114条,通过建立台账、纠偏改进,及时督导和跟踪问效,整改完成率达100%。
突出“三个协同” 推动内控合规提质增效
一是突出监督协同。建立多层次大监督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内控管理一体推进,通过内部审计、专项业务监督等方式形成监督合力。按照全级次企业3年全覆盖、分板块实施原则,对78户下属企业内控体系开展监督评价,发现、整改问题230余项。2023以来,召开“大监督”联席会议2次,交底问题19个并督促整改;组织全级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交叉评估,发现问题111个并督促整改。二是加强治理协同。深入研究“内控管理、制度建设、风险控制、法律服务、合规管理”五者关系以及协同运行的实施路径,推动实现五者有机融合、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治理“叠加效应”。以合规认证为抓手,指导下属企业取得市属国企首张合规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认证”,提升企业合规管理能力。三是强化“人”“技”协同。制定《风险岗位人员交流管理办法》,建立风险岗位定期交流机制,切实防范岗位风险。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联通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部署搭建人力资源、协同办公、投资运营、地产ERP、招商管理等数字化系统。全面梳理规范业务系统审批流程及设置管理人员权限,将内控要求嵌入信息系统,做强经营管理决策、执行全程控制、跟踪问效评价等在线监管功能,促进“人防”与“技防”双线融合。
文章来源:四川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