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杭州市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牵引,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杭州已连续2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第14位,连续3年获省科技创新鼎,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双双连获半年度、三季度五星评价。
以“315”工程为抓手,塑造头雁新动能。1—10月,规上工业研发费用等9个创新指标完成值位居全省首位。构建高效作战体系。坚持高位推进,突出三个强化。强化政策保障,形成创新深化政策“1+X”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两个15%”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专班运行,建立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推进机制。创新“1245”工作法。聚焦“不亮灯,争高分,创五星”一个工作目标,锚定“聚力提升13个核心指标、强力推进30个重大项目建设”两个重点,落实提前主动、精准施策、应统尽统、责任压实四个抓手,创新项目化清单制、市区协同提醒单制、闭环式督导服务制、项目一线协调制、领导分片包干制五大制度,形成“1245”特色工作机制。相关工作主要做法在全省推广。推进创新深化试点。教育科技人才授权认定、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等3项工作列入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凝练推广典型案例,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改革实践等4个案例入选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以重大平台为突破,打造创新策源地。提升重大平台能级。加速布局“1+2+18+7+N”新型实验室体系,谋划第三个大科学装置。115国家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中国科学院医学所获中央编办批复,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正式招生办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新获批7家,累计达18家。狠抓强基项目建设。30个科技强基项目已完成投资额90亿元,实现“投资额超百亿、区县(市)全覆盖”。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实验大楼正式结顶,极弱磁大科学装置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构建协同创新格局。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两廊联进”,支持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深化滨富、滨萧跨区域合作。唱好杭甬“双城记”,两地联手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3+N”人才高地。深化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杭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协同推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实施。
以创新主体为核心,打造成果首选地。加强基础研究投入。首设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资金,成立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联合基金,启动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创新20条措施,支持企业牵头和参与国家研发项目156项、承担省重点研发“尖兵”“领雁”项目121项。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行动,开展研发费用提升攻坚督导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五位、省会城市第一位。2023年新评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08家,推荐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561家,数量均创新高。畅通成果转化链条。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45”行动,启动实施第二批概念验证中心建设,首创科技成果转化员制度,实体化运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承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截至目前,全市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总额1251亿元,同比增长47.1%,总量居全省首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推进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3+N”基金集群。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