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罕见病药物舒立瑞®三项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3/12/13 13:30:0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2月1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医保目录》),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助力提升罕见病患者药物可及
12月1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医保目录》),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全球首个C5补体抑制剂,舒立瑞®(通用名:依库珠单抗注射液)在中国已获批的其中三项适应症被纳入《医保目录》,包括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以及成人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这将有效提高罹患这三种罕见病的患者对这一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从而实现健康获益及改善生活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家庭的治疗经济负担。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表示:"什么时候能让罕见病患者用上创新药、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直是患者的诉求,也是我们医生的目标。近年来,伴随国家医保目录年度谈判工作和相关政策的落地,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离‘用得起'药物更近了。但我们也看到在患者‘用得上'药物的层面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障碍,比如未来这些药物是否会有进院问题和药占比问题,住院用药是否受DRG/DIP支付限制,门诊用药保障水平是否足够等等,从而可能使部分地区的罕见病患者未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医疗、医保待遇。因此,罕见病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推动罕见病药品通过快速进入门诊特殊病和门诊慢性病享受医保待遇,以多方的共同参与来努力打通医保用药的‘最后一公里',使千家万户的罕见病家庭幸福起来。"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PIG-A基因在造血干细胞水平发生体细胞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的疾病,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达35%[1]。且该病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的患者约占77%[2],PNH患者中23%因PNH 并发症而住院[3],输血需求近70%[4],严重影响患者和照护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血液病中心主任付蓉教授表示:"这个年龄层的患者往往是家庭支柱,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治疗负担为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在补体抑制剂到来前,PNH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输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然而传统疗法在溶血控制、防止肾功能损伤等方面面临许多难题,补体抑制剂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提高将助力这些问题的解决。"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罕见且致命,是由于机体补体系统过度激活攻击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发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CM-TMA)。该病起病急骤,且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约25%患儿在急性期死亡[5]。近50%aHUS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死亡率达25%[6]。临床上,约半数aHUS患者对血浆置换有反应,但长期的血浆置换可能引发低血压、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并发症。综合治疗包括输注红细胞、透析和肾脏移植等,但效果因人而异[7]。作为一种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的,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初的症状可能包括言语不清、复视、眼睑下垂和疲劳无力;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吞咽障碍、极端疲劳和呼吸衰竭[8],[9],其中难治性患者大概为10-15%,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赵重波教授表示:"难治性患者表现为发病年龄更年轻、女性居多、临床症状表现更严重和生活质量更差。据相关统计,17%的患者在1年内会发生呼吸衰竭[10];平均住院时长为22.19天/年[10]。临床上这一类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难治性患者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控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发展至危及生命的危象。这类患者在治疗上有较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对更加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有迫切期待。"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林康表示:"实现全民健康的路上,罕见病患者一个也不能少。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罕见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并致力于罕见病用药保障水平的改善。此次多个罕见病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是个好消息,我们期待通过社会、企业、医疗卫生系统等各方的协作创新,继续完善罕见病医疗保障,提高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PNH病友之家发起人佳佳表示:"依库珠单抗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消息对每一个病友而言都意义重大,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对于患者可及层面空白的进一步填补。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国家和政府在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上的不断努力,让我们离用得上‘创新药'更近了。不过,我们也看到在患者真正用药的层面,其实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的罕见病患者依然面临着药品‘进院难'、‘用药难'、‘报销难'的困境。我也期盼在这版医保目录正式施行后,全国各地的罕见病医保通道顺畅,让有需求的病友们都能真正用得起药,用得上药。"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以患者为中心',阿斯利康为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不懈努力,通过积极投身并持续探索罕见病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以期让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不仅在全球的创新药品上做到全面、快速的引进,还通过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合作,切实地让患者用得上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这些创新药物真正的价值。未来,阿斯利康将继续支持各方合作伙伴探索多层次保障模式,助力减轻罕见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提升医疗保障权益。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建设健全罕见病诊疗生态体系,为更多罕见病社群构筑规范化诊疗及保障的防护网,合力创造一个不再罕治的未来。"
关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PNH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罕见疾病,其特征是补体介导的溶血(红细胞破坏)。PNH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好发于青壮年,PNH溶血最具破坏性的后果是形成血栓,损伤器官并导致死亡。
关于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aHUS是一种持续的补体介导的系统性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多急性起病,且较为危重。不受控制的持续补体过度激活,导致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CM-TMA),可能在全身的小血管中形成血栓。aHUS患者可能面临TMA多次复发风险,造成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突然的、危及生命的不可逆损伤。
关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 g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功能丧失、骨骼肌波动性无力及严重衰弱[11]。
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是MG最常见的致病性抗体,约80%的患者可检测到AChR抗体,这意味着AChR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NMJ)的信号受体结合[11],[12],[13],[14],[15]。这种结合激活了补体系统,补体在先天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补体的激活导致膜攻击复合物 (MAC) 的形成,从而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进而引发神经肌肉传递异常和与 MG 相关的特征性肌肉无力[11]。
gMG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40岁以前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16],[17],[18]。最初的症状可能包括言语不清、复视、眼睑下垂和缺乏平衡;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吞咽障碍、窒息、极端疲劳和呼吸衰竭[19],[20]
关于依库珠单抗:依库珠单抗是全球首个C5补体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末端补体C5的激活来发挥作用。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补体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被激活,可能导致机体攻击自身健康细胞。依库珠单抗在诱导剂量期后每两周静脉给药一次。
依库珠单抗已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市场批准其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aHUS),特定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成人患者。此外,依库珠单抗还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获批用于治疗特定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NMOSD)成人患者。
依库珠单抗不适用于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Shiga-toxin E. coli-related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的治疗。
关于阿斯利康:阿斯利康(LSE/STO/Nasdaq: AZN)是一家科学至上的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及营销处方类药品,重点关注肿瘤、罕见病以及包括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呼吸及免疫在内的生物制药等领域。阿斯利康全球总部位于英国剑桥,业务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数百万患者。更多信息,请访问。
关于阿斯利康中国:阿斯利康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专注中国患者需求最迫切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心血管、肾脏、代谢、呼吸、消化、罕见病、疫苗抗体及自体免疫等,已将近40种创新药物带到中国。阿斯利康中国总部及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位于上海,并在无锡、泰州、青岛分别建立全球生产供应基地,已向近80个全球市场输送优质药品。近年来,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青岛设立区域总部。阿斯利康还携手合作伙伴,通过打造包括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CCiC)、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在内的创新"三驾马车",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创新健康生态圈,共同促进区域经济以及大健康行业的长足发展。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
[1] N Engl J med 1995;333:1253-1258. |
[2]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552 |
[3] Cherry A M , Arber D , Moore 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burden in pati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registry Haematologica haematol.[J]. 2014. |
[4] Lee JW,et al. Blood (2014) 124 (21): 5151. |
[5] 刘小荣,沈颖,樊剑锋,等. 中国儿童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治规范专家共识[J]. |
[6] Afshar-Kharghan V.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16; 2016(1):217-225 |
[7]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547-551 |
[8] Myasthenia Gravis Fact Shee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2020. Available here. Accessed March 2022. |
[9] Ding J, Zhao S, Ren K, et al. Prediction of generalization of 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under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n Northwest China. BMC Neurology. 2020;20(238). |
[10]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immunology 10 (2019) 61–68. |
[11] Howard JF. Myasthenia gravis: the role of complement at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1412(1), 113-128. |
[12] Anil R, Kumar A, Alaparthi S, et al. Exploring outcom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yasthenia gravis: Rationale, aims and design of registry - The EXPLORE-MG registry. J Neurol Sci. 2020;414:116830. |
[13] Oh SJ. Muscle-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antibody positive myasthenia gravis current status.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09;5(2):53-64. |
[14] Tomschik M, Hilger E, Rath J, et al. Subgroup stratification and outcome in recently diagnosed 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 Neurology. 2020;95(10):e1426-e1436. |
[15] Hendricks TM, Bhatti MT, Hodge D, et al. Incidence, Epidemiology, and Transformation of 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 J Ophthalmol. 2019;205:99-105. |
[16] Howard JF. Clinical Overview of MG. 2015. Available here. Accessed March 2022. |
[17] Myasthenia Gravis.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NORD). Available here. Accessed March 2022. |
[18] Sanders DB, Raja SM, Guptill JT, et al. The Duke myasthenia gravis clinic registry: I. Description and demographics. Muscle & Nerve. 2020;63(2), 209-216. |
[19] Myasthenia Gravis Fact Shee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2020. Available here. Accessed March 2022. |
[20] Ding J, Zhao S, Ren K, et al. Prediction of generalization of 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under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n Northwest China. BMC Neurology. 2020;20(238). |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