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创新产业央企创业国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企业广州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财经产经

首页 > 财经产经 > 详细内容

河北财政:“四措并举”深入开展雄安新区财政金融监管

2023/10/20 10:29:3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为进一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河北监管局坚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把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摆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大局下谋划实施,通过深入开展雄安新区财政金融监管工作,助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河北监管局坚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把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摆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大局下谋划实施,通过深入开展雄安新区财政金融监管工作,助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一、政治引领,提升雄安财政金融监管工作动能

河北监管局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职尽责,不断提升雄安新区金融监管工作能力。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财政金融监管的全过程各方面,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战略意义,着力服务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挑战。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利用财政部开展的监管局业务网络培训班等资源,经常性、制度化地组织开展财政金融监管政策学习,深刻把握财政金融监管职能内涵,注重结合雄安新区建设疏解实际,积极探索财政金融监管的路径方法,更好履职尽责、守土尽责。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提升监管质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局领导带队赴雄安新区召开财政金融监管座谈会,分批与共计28家金融企业座谈,深入了解雄安新区金融运行情况和金融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对调研中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情况,及时报告财政部。加强与相关金融企业沟通,推动雄安新区金融平稳运行,督促金融企业规范管理。  

二、建章立制,搭建雄安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框架

积极构建雄安新区财政金融监管框架,从内外两个维度,建立工作机制,为全面开展雄安新区财政金融监管奠定基础。一是建立雄安新区有关金融企业资料季报备制度。全面梳理日常监管所需数据资料,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要求,在已有的全省金融企业资料报备制度基础上,建立为雄安新区量身打造的资料报备制度,从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风险管控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数据横向对比及纵向变动的挖掘,逐一诊断各项指标,跟踪发展动态,收集问题建议,及时发现有关情况。二是积极推进与雄安新区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密切与雄安新区有关部门交流联系,深化金融监管协作机制,统筹金融管理资源,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信息共享的监管合力。与有关部门签署工作备忘录,在金融企业监管、金融运行及风险监测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通过风险监测、联合工作等形式共同开展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雄安新区金融稳定。  

三、突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严格按照财政部授权,强化风险动态监测,积极防控金融风险。一是开展金融企业执行财务制度情况监管。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以及不良资产处置、薪酬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强雄安新区中央金融企业报送的相关数据汇总分析,促进国有金融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投融资行为,对监管发现情况及时上报财政部。二是开展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监测。定期对雄安新区中央金融企业的经营运营、成本核算等情况进行风险监测,关注各类金融风险,切实防范雄安新区中央金融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开展金融运行分析。从财政金融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常态化数据分析监测、专题调研等形式,了解雄安新区金融运行情况,及时向财政部报告,并加强与属地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推动防范化解有关风险。  

四、系统监管,加强金融监管与其他监管工作贯通

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加强金融与财政监管工作衔接贯通,一体推进。一是与债务监管相结合。密切关注金融企业为相关单位提供融资的情况,从金融监管视角审视债务监管工作,将二者有机结合,全面了解雄安新区债务及金融领域风险状况,提高整体防控风险水平。二是与转移支付监管相结合。着力加强转移支付监管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实现齐抓共管。在转移支付监管过程中,对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金融口专项资金予以关注,监督雄安新区财政部门足额安排、及时拨付相关资金,切实发挥专项资金的撬动效应。三是与财会监督相结合。依托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大背景,从财税政策、财经纪律执行角度,加强对雄安新区金融企业监督,推动雄安新区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更好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雄安新区落实见效。

来源:财政部河北监管局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