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0个国家级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进行时
2021年8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的通知》,明确将全国范围内的160个县设立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中广东结对帮扶40个,占全国总数1/4,广西、贵州各20个。通知要求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广东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广东省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九大加力行动”方案》,结合广西、贵州两省区4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实际,提出包括财政支持加力行动、干部人才加力行动等九大部分共30条具体措施。
包括:广西的马山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德保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靖西市、昭平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天等县;
贵州的水城区、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晴隆县、望谟县、册亨县、锦屏县、剑河县、榕江县、从江县、罗甸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二、8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进行时
2022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开启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振兴之路。提出对口合作城市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平台载体等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主要通过对口帮扶的方式,完善革命老区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水平。也即帮扶城市向被帮扶城市输出建设、管理和运营方法。此外,完善革命老区的产业,在5G、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 领域加强合作,也即帮扶城市向被帮扶城市输出产业和制度。
包括:深圳-江西赣州市、广西白山市、广东汕尾市,东莞-江西吉安市;广州-福建龙岩市、广东梅州市;佛山-湖南郴州市;珠海-贵州遵义市。
三、如何由“粤+”,变“粤×”,实现对口帮扶市县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
1、产业培育,首当其冲。
尤其是,本次对接帮扶是以市县为单位,涉及到的面积大、人口多、可持续度难度大,如何培育县、乡、村一体化的龙头产业,通过关键环节的重点帮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是最为关键的事情。因此,必须通过专业的产业调研,严谨的提出县域未来5年、10年乃至中长期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本地培育,加上定向招商引资,靶向精准发力,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规模。
2、互补融合,强链延链。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农产品的主销区,也是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国内销售的“源产地”,具有“哑铃型”的特点,即:主要原料的来源在外头,精深加工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也在外头。基于对接帮扶地区的资源优势,大湾区部分加工产业转移,纵深开发内地市场,符合当前内需主流。同时,被帮扶地区,也可以整合政策资金,在大湾区建立“飞地产业园”,更加接近市场的“前置仓”。
3、机制模式,决定成败。
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包括“人才流动、资本流通、产业流畅、政策优化”,其中,政府尤其需要研究制定要素政策的合理配置,真正实现人才、资本、产业、政策的有机融合。一是帮扶干部人才的提拔任用,二是产业资本进退自如,三是产业提质增效。
四、看几组数据
据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副主任陈震介绍,2022年,广州市消费帮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累计销售帮扶农产品228亿元,其中,销售毕节、黔南、安顺帮扶产品79.51亿元。
2022年,广东省累计采购、帮助销售广西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224.45亿元,销售总额创历年新高。
2023年6月,粤桂协作消费活动共签约149个涉农项目,金额达345.38亿元,其中252家单位进场采购,采购广西农产品金额83.13亿元。
2023年6月,《深圳市2023年“6·30”助力 乡村振兴活动工作方案》印发,明确采购120亿元消费帮扶产品。
五、笔者认为
最好的市场是国内,最好的机遇是政策。
如何在如此宏伟的历史机遇中,寻找到属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定位和切入点,乘着政策和市场的强有力双重翅膀,在产业资本和使命担当的驱动下,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腾飞,值得一些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平台型公司深度思考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