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决定》 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
导言: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决定》,为甬江科创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7月5日,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甬江科创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一体谋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擘画了以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的宏伟蓝图。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个先行”“十个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支持宁波建设人才高地。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将甬江科创区建设成为重要创新策源中心”。
甬江科创区集聚了全市43%的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35%的高等院校、45%的国家级人才和43%的省级人才。可以说,甬江科创区是当前宁波创新资源最丰富、要素配置最齐全、发展动能最强劲的区域。
与此同时,甬江科创区规划面积197平方公里,涉及4个行政区、1个功能区,也面临跨行政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运行的考验。通过作出《决定》,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要素保障,推动建立市域统筹和利益共享机制,有助于加快落地“一港四区多组团”空间格局,推进区块开发和项目建设,放大要素优化、产业集聚、服务提升效应。
宁波市委有号召,人大见行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将制定《决定》新增列入2023年工作计划,组建工作专班,推进调研和起草工作。5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主任会议成员集体视察甬江科创区建设情况,开展座谈讨论、实地调研,梳理分析甬江科创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6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再次召集有关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听取甬江科创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高新区管委会等主要职能部门和江北、镇海、北仑、鄞州4个区政府意见建议。
“调研发现,对标一流城市和第一方阵,甬江科创区科技创新短板还十分明显,产业集群‘优’的质量、‘强’的能量、‘绿新高’的含量都还有欠缺,高层次人才引育还缺少高能级科研院所、领军型科技企业的支撑,代表宁波‘城市新封面’‘形象金名片’的高能级现代化科创区才刚刚起步,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崔秀良表示。
为此,《决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结合,在五个点位上体现了浓墨重彩。
在重大基础设施上突出一个“高”字,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突出一个“强”字,在科创产业集聚上突出一个“快”字,在创新生态打造上突出一个“优”字,在体制活力塑造上突出一个“统”字。按照一盘棋统筹、片区化发展的理念,把甬江科创区打造成为动力澎湃的科创大平台、引力强劲的人才大磁场、活力迸发的变革大引擎、魅力无限的品质大花园。
“甬江科创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大场景中谋划定位,在打造一流城市的新征程上启动建设,承载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锻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打造新时代人才高地、彰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窗口魅力的重大使命。”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谷峰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助力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重大举措,提振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审议通过的《决定》文本,共分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把握主攻方向,落实重点任务”是《决定》的主体,共梳理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举措:构筑战略科技力量、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未来产业发展、打造人才发展高地、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未来城市标杆。
“这八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对应的是市委市政府推动甬江科创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重点任务。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多轮意见征集,进一步明确了关键举措、主攻方向,让《决定》的主题更聚焦、重点更突出。”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孔萍表示。
“锻造战略科技力量”是甬江科创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决定》要求下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的先手棋,包括: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构建多层次新型实验室体系,推动宁波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建设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引育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孔萍表示:“一个动力澎湃的科创大平台,必须拥有服务‘国之大者’的强大硬核实力。”可以说,《决定》牢牢抓住了甬江科创区建设的“牛鼻子”。
如何推动甬江科创区形成更多“从0到1”的关键核心技术?《决定》要求围绕“3+3”产业体系,即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空天经济、生命健康,优化科研组织管理,推动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研究,加速形成一批引领性、突破性创新成果。
在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优做强,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对科创区内领军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关注也尤为重要。对此,《决定》强调“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等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一并强调领航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
《决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部分则规定:“在甬江科创区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检验检测平台、综合性公共技术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孵化一批高附加值科技企业”。既要把甬江科创区建设成为硬科技的“实验场”,又要将其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的“高产田”。
一流的科创策源地必须有一流的创新生态。《决定》关于“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部分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突出创新导向的要素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市、区(县、市)政府应当开展科创特色营商环境建设,破除各类影响科技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开放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突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要求把甬江科创区打造成为“制度完备、体系健全、环境优越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突出“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明确要求构建科技创新合作网络,主动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唱好杭甬“双城记”。
意见征集过程中,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徐孟强提出:“要以甬江科创区的‘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发展定位为契机,营造‘未来城市’新环境,探索前瞻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建议也得到采纳,《决定》将“前瞻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孪生示范城区”写入“建设未来城市标杆”部分,以智慧应用将甬江科创区打造成数智化转型标杆。
“有了《决定》的法治保障,有了创新资源、资金、平台,包括企业家等的加入,必将对整个科创区的科创效能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会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创新环境。”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党委书记李润伟审议《决定》后倍感振奋。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常务副校长张东晓院士,谈到《决定》出台的感受感想时说:“希望能有更多举措来吸引更优质的创业企业、更多公司的研发机构落户科创区,为毕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能够更快地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决定》规定“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制定促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在职责范围内就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工作作出相关决定。”崔秀良表示,按照三步走的方式,作出《决定》只是第一步,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是立足人大职责职能助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具体行动。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会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本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并适时制定促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4个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决定》要求,也将结合实际在职责范围内就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工作作出相关的决定,形成市、区两级人大的合力,推动甬江科创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围绕全面深入贯彻《决定》要求,我们将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争创1至2家国家级实验室、创新中心,推进高端创新资源大集聚,带动区内R&D经费投入每年增长30%以上。”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数说,“还要聚焦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地,深入开展技术要素改革、攻关机制改革、‘研值’增信、企业创新积分等试点建设,探索打造科教产共同体,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宁波路径。”
北仑是甬江科创区“总部港”核心承载区主要板块所在地。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皮浪波表示,目前片区已经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下一步将以《决定》为指引,统筹编制实施《实施性城市设计及导则》等“子规划”,加快推进5平方公里、50万平方米的征地拆迁,瞄定“百亿”投资目标,推动已签约的极氪、东方和天一设计总部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标志性项目谋划落地。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文科也表示,接下来将根据《决定》要求,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全面助力北仑片区建设这项“头号工程”。
宁波市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甬江科创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汪乐军表示,甬江科创办将按照《决定》目标任务,制订甬江科创区发展规划及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行动方案,出台人才、土地、科技、产业、招商、金融等六大专项支持政策,推进设立专项资金和科创基金;实施“科创甬江 2035”重点研发计划,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力争全年引育一批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以及新兴产业项目;实施人才安居“一件事”工程,加大住房、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搭建人才安居服务数字化平台,推进甬江实验室、宁波软件园等人才公寓建设。同时,联动杭州争创杭州宁波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主动与上海张江科学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建立合作机制。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