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泰公司,积极应用行业先进技术,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提升,以创新赋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获评2022年度甘肃省节水型企业之后,于近日被评为白银市“绿色工厂”。
技术改造树“行业标杆”
三泰公司是银光集团聚氨酯产业的重要配套企业,氯碱生产线产出的氯气、氢气等产品主要供TDI生产使用,是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围绕“将成本和能耗降下来,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上去”目标,该公司应用国内先进的二代膜极距技术对核心设备电解槽进行优化改造,降低电解槽电压,交流电耗明显下降,年节约电量约200万千瓦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施氯气系统水雾捕集器和酸雾捕集器改造,提升生产稳定性,氯气年处理能力由9万吨提升至12.8万吨。
设备检查 - 复件
该公司将生产线原石墨合成炉改造为副产蒸汽合成炉,利用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将其加入纯水副产为蒸汽回用于生产线。单台合成炉每小时可副产蒸汽5吨,全年副产蒸汽约4万吨,每年节约外购蒸汽费用400余万元,同时提升了氯化氢合成系统的自动化和本质化安全水平。
将生产线芒硝废料成功升级为元明粉产品,年增效400万元,是三泰公司将技术创新作为降本增效内在引擎取得的又一成果。该公司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工艺,变废为宝,消除固废在贮存过程中的环保风险,节约固废处理成本,年创收174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目标。
发挥“余热”助力“双碳”
三泰公司实施技术改造,将工业余热变为绿色能源。生产线充分利用电解槽出槽高温氯气余热,将湿氯气和精制后的一次盐水进行换热,一次盐水可以用少量的蒸汽或者不用蒸汽加热,即可达到温度指标。
在片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压蒸汽冷凝水和二次蒸汽冷凝水,接近于纯水且余热可回收利用。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将一部分水回收至电解槽,既节约了纯水用量,又利用余热给碱液升温;另一部分输送至合成炉系统用于副产蒸汽,有效做到了阶梯用能。
为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三泰公司对盐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副产生成中压蒸汽回用于液碱蒸发生产线,同时对液碱蒸发过程中的余热进行利用,回用于盐水系统的加热升温,满足能源低碳化要求。
开源节流精细算账
节约用水是三泰公司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及降本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收到显著成效。生产线实施氢气系统废水回收项目,对工序氢压机冷却循环回水、气液分离器排出的纯水、氢气洗涤塔循环泵机封水进行回收,增加了清净废水回收储槽及输送机泵,将工序未被污染的水回收输送至化盐水储槽,实现清净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该公司推广应用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将5万吨固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压蒸汽冷凝水、二次蒸汽冷凝水分别用于电解槽离子膜阴极补充水、合成炉锅炉给水、液氯汽化器汽化液氯,不但重复利用热能,而且降低了水的用量,该项目年节创335万元。采用离子膜螯合树脂塔再生废水回用技术,实现树脂塔再生废水的零排放,年回收水量6.6万吨,节创28万元。
三泰公司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均优于行业标杆水平,这也得益于企业树立“废水也是产品”的管理理念。该公司利旧凯膜过滤器,在盐水、成品工序各增设一废水回收系统,将卫生清洁废水、蒸汽冷凝液、电导仪取样废水等统一收集,用于化盐使用,达到“高水高用,中水中用,低水低用”的节能环保要求,年节创25万元。
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制造”
99%片碱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包装技术,成为国内首条应用智能机械臂的氯碱生产线,这是三泰公司着力构建“生产智能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绿色制造体系的一个缩影。
该公司先后应用设备点检信息系统,生产信息化管理(MES)系统,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平台,汽车衡无人值守过磅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黑屏管理系统、电气设备智能巡检系统等,做到生产信息、设备信息、异常信息的实时反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到生产信息、设备运行情况,实时了解生产情况。通过采用更新、更多功能和更强性能的信息化技术,使企业的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泰公司整合优化氯化氢合成系统,将氯碱生产线与聚银公司聚氯乙烯生产线联产联动,在释放各自产能的同时,实现了甲苯二异酸产业链上、下游的串联,丰富了产业链模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谭顺兰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