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国资国企实施强科技行动 助推高质量发展
导言:一季度,甘肃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88.2亿元,同比增长14.7%;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163.3亿元,同比增长19.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营业收入160.11亿元,同比增长27.08%。
甘肃省国资委和各省属企业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有效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甘肃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88.2亿元,同比增长14.7%;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163.3亿元,同比增长19.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营业收入160.11亿元,同比增长27.08%。
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有序推进。甘肃省国资委坚持制度先行,健全完善3个方面工作机制,有效保障“强科技”行动顺利推进。一是健全行动推进机制。主动认领和细化分解《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47项,全面实施台账式管理,将强科技行动落实情况纳入省属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和委机关处室年度考核。二是强化沟通协作机制。印发《落实“四强”行动工作推进方案》,深化与省科技厅定期会商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三是完善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机制。会同省发改委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基础较好的金川集团、甘肃电气集团、酒钢集团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电控传动装置、先进钢铁材料等领域率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兰石集团、白银集团、甘肃能化集团、甘肃药业集团在高端能源装备制造、铜冶炼、能源化工、中医药产品开发等领域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甘肃公交建集团充分发挥“1+2+N”科创平台、交设股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作用,逐步建立工业固废在公路工程循环利用的多行业协同推进机制,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4月底研发投入7822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产值达2.3亿元。甘肃能化股份公司全力推进瓦斯治理“窑街模式”,完成《海石湾煤矿瓦斯提质及氦气精制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实验室工艺开发研究,为多渠道探索煤层气利用开辟新途径;编制的《矿井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安装标准及实验办法》等3项企业标准已在企业标准信息平台备案并实施,有效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与话语权,截至目前申报专利51项,授权专利25项。甘肃公航旅集团出台《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制度,对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研发投入比重、科研经费支持及科技创新奖励等重要事项进行规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产出比,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创新驱动,目前已取得国家专利16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7项,工法46项,其中省部级工法7项。
细化行动举措,推进任务落地。甘肃省国资委着眼“强科技”行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采取3项有力措施,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较好成效。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刚性考核、工资总额单列等正向激励机制,对省属企业2020-2022年分别新增的7.72亿元和18.8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有效措施,赋予企业创新团队更大自主权和容错空间,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潜能,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2023年一季度,省属企业共完成研发投入24.27亿元。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建立科研投入月度跟踪机制,每月以科研项目口径统计研发投入进展,由掌握信息港及子公司整体科研投入情况,确保科研投入稳步提升;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单列工资预算100万元,向甘肃省国资委申报引进特殊人才工资60余万元。甘肃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创新项目,通过“投贷联动”方式,对全省科技投资基金、科技孵化器基金、科技创新创业基金及兰白张江基金所投资科技型创新项目积极开展合作,重点关注甘肃河西硅业新材料公司20万吨硅系新材料综合利用等科创项目建设,2023年已累计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9.18亿元,为“强科技”行动贡献金融力量。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省属企业“十四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库、“卡脖子”科研攻关项目库,推动“十四五”期间省属企业99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35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突破,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省属企业累计签订各类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协议248项,拥有各类创新平台254个。金川集团开展还原镍粉、镍枕、电解镍等多种金属镍原料的安全高效溶解技术及溶解液杂质净化技术研究,开发出多种新型高效沉淀分离和萃取分离试剂,新建35kt/a硫酸镍生产示范线,建成“2000吨/年高镍单晶正极材料生产示范线”,创造新的增长点。酒钢集团难选氧化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完成干法制粉微粉筛工业试验的施工图设计和余热锅炉优化改造的对外技术交流工作。白银集团建成1.5吨高纯铼条制备项目,填补甘肃省高纯铼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空白;开展稀有元素普查,研究富集和提取工艺以及产业化应用。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作为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建立完善“入孵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2023年3月,新认定甘肃农垦药物研究院等4户企业为第三批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4月,甘肃电气集团天水长城开关厂被列为甘肃省第三批智能工厂,甘肃建投集团砂石骨料车间等10个车间被列为甘肃省第三批数字化车间。持续强化与省科技厅协作机制,深入推进金川集团“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甘肃公交建集团建立公路工程全资源处置大宗固体废弃物关键技术体系并通过工程示范形成系列标准,发表相关论文和专利20项以上,编制甘肃省地方标准2项,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1项,在清傅公路项目完成14公里钢渣细集料稳定黄土路床的铺筑,消纳钢渣超10万吨,成为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钢渣改良黄土路床工程。丝绸之路知识产权港公司开辟数字文创业务新领域,以特色文化、旅游、农特产品IP开发转化为重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推进,“乐动敦煌”IP授权项目已基本完成研发和样品预售,深度开发“孩儿枕”“纸雕灯”等5款新型文创产品,培育数量同比增长150%,2023年4月底前完成各类知识产权代理12799件,达到全年目标的24%。
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甘肃省国资国企系统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从3个方面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深化科技开放合作,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塑造发展新优势。一是深化与“一院三所”等合作。甘肃省国资委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等院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省属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与相关院所高校深化技术课题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发平台共享协同、科技人才互动交流。甘肃电气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高压大容量背靠背三电平NPC变频器系统设计与控制”项目和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的“快循环脉冲电源样机研制”等6个项目进入样机测试与产业化阶段;“TMW2600大型同步无刷变频电动机”项目突破大型同步无刷变频电动机技术瓶颈,实现国产化替代、出口外销。甘肃公航旅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低碳路材联合研发中心”,在兰州新区建成全省首个现代化低碳示范产业园,推动绿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再升级;依托院士工作站,联合攻克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施工世界性难题,总结形成了木寨岭软弱围岩两台阶施工工法,极大提升工程进度。二是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支持省属企业积极参加各类人才计划、重大科技项目、重点攻关课题,利用各类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培养锻炼,截至2023年4底,省属企业持有陇原人才服务卡共807人(其中A卡持有人16名,B卡持有人123名,C卡持有人668名),拥有陇原青年英才21名、领军人才95名(其中第一层次20名,第二层次75名)、拔尖领军人才4名、省优秀专家2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6人、评聘正高级职称工程师775名。积极对接科技部门选派首批18名科技专员赴省属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甘肃文旅集团通过引进上海海法数字科技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吸纳引进互联网营销、跨境电商服务等数字科技人才,构建文旅+科技综合型人才队伍,持续加强行业领军人才、专业型技术人才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动“漠迹”平台注册用户达30万人,首张跨区域文旅惠民卡“金武张海阿”文旅惠民卡已于3月31日上线发行。兰石集团以职业经理人方式引进海外留学人才4人,全职引进的11名行业专家全部担任关键岗位高中级职位,高端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三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2023-2025年)”。构建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瞪羚”企业的分层分类培育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拥有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省属企业累计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2023年4月,在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兰石集团、甘肃工程咨询集团等6户省属企业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甘肃科技集团聚焦“专精特新”,打造产业支撑力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按照“核心创新平台+中试基地”模式,优化整合现有13个国字头、54个省字头创新平台资源,新增创新平台20家,各类创新(服务)平台达161家,形成新产品新技术63项,通过省级登记备案43项,主参编标准62项、授权专利253件,有效专利保有量396件,其中发明专利136件,新增省部级及行业奖40余项。酒钢集团建立符合酒钢实际、具有酒钢特色的“631”科技创新体系,在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狠下功夫,截至2023年4月底,开展科技项目293项,其中科技重大专项17项、研究项目85项、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31项、技术改进项目160项、新产品开发试制和扩大试验完成74339吨。
文章来源:甘肃省国资委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