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富携手世界宣明会 改善苗寨用水现状
导言:格兰富携手世界宣明会共同发起的贵州黎平社区饮水项目于11月正式竣工。该项目由保罗·杜·耶森基金会捐赠,通过建立的全新饮水系统,改善了贵州黔东南州黎平一个自然村和一所小学共413人(包括209位成人和204名儿童)的用水现状。
格兰富携手世界宣明会共同发起的贵州黎平社区饮水项目于11月正式竣工。该项目由保罗·杜·耶森基金会捐赠,通过建立的全新饮水系统,改善了贵州黔东南州黎平一个自然村和一所小学共413人(包括209位成人和204名儿童)的用水现状。坚信“点滴皆可为”,格兰富以实际行动践行品牌使命,为创造健康、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
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John Markmann)表示:“很高兴看到贵州黎平项目的竣工。水是生命之源。如果长期缺乏充足和清洁的水,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更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为全球水泵和水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军者,我们一直支持及践行联合国持续发展目标第6项(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并将提供饮用水列为格兰富集团的四大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携手世界宣明会,我们期待为更多的地区带来积极的改变。”
“作为一个以儿童为本的救援、发展及公共教育的机构,世界宣明会与格兰富在全球的合作由来已久,格兰富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在应对能源和气候挑战方面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世界宣明会黎平项目负责人姚伦贵表示,“此次社区的项目,不仅解决了村民日常取水难、雨天用水不洁的问题,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当地儿童和村民们带去了正确的卫生理念,从根源上降低了传染病的传播和感染机率。”
着眼山区助力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地挑战:缺水,取水难,无保障干净水
地处贵州东南角,黎平县社区饮水项目所在的村寨是侗、苗混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村80%的劳动力在外务工,70%的儿童留守在村里,随老人散居在山岭上。由于海拔高且较偏远,取水难一直当地面临的一大挑战。尤其在冬春两季,因季节性缺水,村民不得不到山下的水井中取水,而这一重担往往落在妇女和儿童身上。此外,每逢雨天,雨水冲刷沙石堵塞管道,让村民很难喝上“放心水”。除了生活上的不便之外,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影响了儿童健康。
解决方案:建设全新饮水设施
为了改善这一情形,项目组多次实地勘察后,找到了一处水量丰富、水质优良的水源,并在源头处建造取水坝和过滤池,让水源免受雨水和泥沙的污染。同时,通过重新修建蓄水池、进行防漏处理、维修水闸阀门等方式,保证蓄水池水量充足。此外,项目还重新铺排管道,加装水龙头、洗手台等必要取水设备,引水入户。为了保障寨里小学的师生用水,项目还另铺设了1400米的管道,直通学校原有的洗手台,为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打下基础。
为了保证居民可以获得干净的水,村民在半山腰上开挖管沟和铺设管道来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
不仅如此,项目组在当地还积极协助社区领袖开展儿童常见病与正确洗手等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个人卫生知识,帮助儿童建立勤洗手的好习惯。
儿童在带领下学习如何正确洗手,培养卫生的意识从小抓起。
聚焦饮水 点滴驱动积极的改变
贵州黎平项目只是格兰富以水为媒,支持欠发达和偏远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到2030年,为3亿有需要的人提供基本生活用水”为目标,格兰富在全球范围内与世界宣明会、Water Mission、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格兰富安全水计划(SafeWater),以配备格兰富太阳能水泵的AQtap自动取水机,因地制宜地为用水困难的地区提供安全和可负担的饮用水。在2020年至2021年的两年间,格兰富安全水计划惠及全球250万人。在中国,格兰富积极支持“母亲水窖”和外交部扶贫办公室在云南和湖北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当地的清洁安全用水带来保障。
格兰富“点滴皆可为”
事实上,“点滴皆可为”的信念早已在格兰富生根发芽。早在2010年,格兰富的员工就发起了“生命之水”(Water2Life)的员工慈善组织。通过员工自愿捐款和保罗·杜·耶森基金会等额配捐的形式,“生命之水”在中国、越南、印度、洪都拉斯和肯尼亚等多国均有落地项目,为当地居民带来清洁饮用水。在中国,‘生命之水’从2019年开始和汤妈妈公益合作,已经为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州等地送去了26个纳米净水救命桶(LIFESAVER JERRYCANS),无需通电即可净化水源,大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清洁用水状况,降低水源性疾病的威胁。
“‘生命之水’是我们非常自豪的员工项目,不仅体现了格兰富植根于水的核心及精神,还彰显了我们对地球做出的全新承诺——尊重水、保护水、精进水,”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John Markmann)表示,“2022年,我们计划向汤妈妈公益额外捐赠12个净水桶。未来,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推进格兰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社区带来积极的改变,为解决世界水资源和气候挑战、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