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成立于1982年,是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作为我国首个“海上特区”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特行”,经过40年不懈奋斗,中国海油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从浅水到超深水、从国内到国际的“三大跨越”,发展成为油气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规模实力较强的国际能源公司。公司连续18年获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65位,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在普氏能源公布的“全球能源企业250强”排名中位列前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油气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自觉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公司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
2021年,中国海油经营绩效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87亿元,利润总额1201亿元,净利润876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55%、14%、17%;截止2021年底资产总额1.33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63%;归母净利润位列央企第四名,主要经营业绩指标位居央企前列,获评2021年度和2019-2021年任期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双A级,同时获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A级、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A级和董事会工作评价考核A级,荣获中央企业“业绩优秀企业”和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
一、聚力做强油气主业“基本盘”,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焦主责主业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立身之本。中国海油积极践行海洋强国战略,坚持“油气并举、海陆并进”,积极助力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转型提质升级,争当海洋能源开发领军者。面对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中国海油大力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资产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公司油气产量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增储上产“主力军”地位更加凸显。
一是坚持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油气资源基础稳步扩大,先后成功探获渤中19-6、垦利6-1、临兴气田等一批大中型油气田,2021年在国内近海获得27个商业及潜在商业发现,成功评价30个油气田,数量是2012年的两倍多,国内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3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300亿方,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指标。“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实现了向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油气产量规模不断做大,2015年公司油气总产量首次突破亿吨级并持续保持稳产,2019年以来国内原油生产增量居三大油公司之首,连续两年在全国总增量中占比80%左右,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上产超3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高质量推进冬季天然气保供,凭借可靠的“联供联运联保”机制,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实现了资源串换和“南气北输”,在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保供任务基础上主动增供,有力缓解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
图1 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
二是坚持将能源供应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立足海上油气低碳生产,努力打造“绿色油田”。加大清洁能源为油气田供电比例,实施渤海湾油气田岸电项目,这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向绿色开发、高效开发、智能开发迈出了历史性变革的一步。积极推动CCUS示范项目,我国海上首个碳封存项目——恩平油田群百万吨碳封存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与国际石油公司联合开展大亚湾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积极探索海上“零碳”“负碳”产业新模式。着眼过渡期天然气生产利用,努力打造“绿色产品”。着力提升天然气在油气总资产中的占比,天然气产量由2012年的164亿方增长到2021年的338亿方,LNG进口量由2012年的1079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3408万吨,深入实施“气化珠江”“气化长江”“气化运河”“气化沿海”工程,推动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江苏盐城“绿能港”一期项目机械完工。展望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努力打造“绿色产业”。战略布局新能源新业务,成功获取海南东方1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公司首个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图2 中国海油江苏“绿能港”
图3 中国海油江苏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产运行
三是坚持将资产布局向“一带一路”集中。进军中东伊拉克、阿布扎比油气市场,取得圭亚那百亿桶级的石油大发现,完成俄罗斯北极2和巴西布兹奥斯项目权益并购,决策开发乌干达项目,公司海外资产布局持续优化,业务管控能力明显增强。海油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含非洲、南美)资产总额占比从2018年底的24%提升到目前的61%,正在成为坚定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
二、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塑造公司高质量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从“跟跑、并跑”向“领跑、主导”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海油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公司主业发展,充分调动企业各层面积极性创造性,加快打造海洋油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全力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攻克13项“卡脖子”装备国产化难题,获评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和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有力推动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跃居世界前列。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成功安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开创了我国中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图4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 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
二是聚焦科研成果转化,全力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坚持以规模创效为导向,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努力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自主研发的“璇玑”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装备,作业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为公司节约作业服务费支出超50亿元。自主攻克掌握LNG储罐技术体系,已在国内17个项目应用,累计创收超15亿元。
图5 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在广东佛山正式建成投产
三是聚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全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攻关机制,全面推广以项目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机制改革,目前已在上百个项目实施;启动实施“赛马”新机制,重点突破水下采油树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精准激励力度,设立1亿元科技创新专项奖励金,对旋转导向与随钻测井研发团队奖励金额超1000万元,对LNG储罐研发团队奖励金额超600万元。健全完善科研平台体系,组建院士工作站,成立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为主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图6 中海油研究总院启动实施以项目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机制改革
三、聚力打好治理提升“组合拳”,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落地
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中国海油特点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公司发展动力活力和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建立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修订完善“一章、两制、八规则、四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决策程序和运行规则。严格落实党组前置审议程序,推进战略型、规范型、监督型“三型”董事会建设,推动重要子企业全面落实6项职权,实现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公司紧贴海洋石油工业高风险、高投入行业特性,着力构建“1+3+N”风控体系,即建立落实董事会风控职责的一套体系,筑牢业务部门专业把关、风控部门体系审查、监督部门职能监督三道防线,强化投资、资金、安全、采办、海外等重点领域全面风险管理。近年来,公司没有出现重大投资失误和重大经营性亏损,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把握“行业特性”,打造新型组织管理架构。着眼提升全球贸易能力,组建国际贸易公司,建立资源配置平台和销贸储运融一体化运营平台。着眼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势,推动成立能源经济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和新能源公司。着眼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和共享服务网络,推动成立物装采购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法律支持中心、审计中心等职能,为公司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图7 中国海油成立北京新能源分公司
三是突出“海油特点”,构建现代企业管控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集团化管理大方向,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组织保障、监督管控四个职能定位,确立“总部-业务板块-所属企业”三级管控架构,推动集团管控模式向“战略+核心运营”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总部授放权审批事项近70项,精简25%以上,确保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理好。
四、聚力找准精益管理“关键点”,深挖公司高质量发展潜能
精益管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海油深入践行全员、全要素、全价值链精益管理理念,通过开展基层基础管理等专项提升行动,全面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一是突出一体化运行。以勘探开发一体化提升储量价值,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单井产能,以技术管理一体化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释放一体化发展效能,公司连续三年海上钻完井超700口,成功实现油气田开发投产提前20%、产能建设周期缩短20%的目标。
二是突出标准化管理。以工程建设标准化为示范,从设计源头着手,推进技术规范标准化、材料设备系列化、通用部件产品化、设施模块集成化,中长期通用设备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平均缩短采办周期约3个月。
三是突出精细化降本。提出“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连续开展质量效益年行动,公司2020年和2021年共实现降本增效230亿元,桶油完全成本控制在40美元/桶以内,在国际油气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突出数字化赋能。积极推进“智能油田”“智能工程”“智能工厂”建设,国内首个海上智能油田秦皇岛32-6全面建成投用,入选年度央企数字化转型十大成果,恩平油田群实现台风无人化生产,海上生产平台无人化比例超12%,预计2025年将达到30%。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智能化转型实现重大突破。公司销售数字化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旗下电商平台“海油商城”累计交易额突破9000亿元。
图8 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秦皇岛32-6智能油田(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投用
五、聚力完善人才培养“新矩阵”,汇集公司高质量发展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国海油始终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理念,以实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3+1”工程为抓手,在壮大人才“蓄水池”上持续用力。
一是大力加强战略性高层次人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等有效举措,建强战略型、领军型、创新型人才“雁阵”。近年来,公司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新增两级技术技能专家及青年科技英才800余人。总结提炼并大力弘扬“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海油精神和“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海油文化,公司先后涌现出攻克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的全国劳模尚捷、攻克LNG储罐核心技术的张超、参与设计“深海一号”的“全国三八红旗手”侯静、央视“大国工匠”韩超等一大批科技英才。
二是大力推动干部人才队伍年轻化。着眼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千方百计加强年轻干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2021年中层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由48.5岁降至44.3岁,党组直管正职领导人员50岁以下的占比上升到22%,45岁左右的占比上升到12%,提前实现中组部明确的“2023年底45岁左右二级正职达到10%”的要求。在中组部组织的测评中,公司选人用人工作好评率达到96.9%,位居央企前列。
三是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站起来、再坐下”岗位竞聘,较改革前中层干部退出265人,占比超12%。建立健全以劳动效率效益为核心的用工总量管理模式,公司现有用工总量相比“十三五”初期下降31%。坚持薪酬与业绩贡献挂钩,2021年公司各层级管理人员整体浮动薪酬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关键科研岗位、绩优营销人员和出海员工的薪酬水平有了明显增长,极大鼓舞和激发了科研人员与一线员工的奋斗激情和工作干劲。
图9 一线员工迎风踏浪忙抢修
图10 海油“蛙人”正在进行水下安装作业
六、聚力争当履行社会责任“排头兵”,增添公司高质量发展底色
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努力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中国海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扶贫援藏、公益环保、抗疫救灾等方面充分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尽锐出战,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和参与援藏工作以来,中国海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将扶贫援藏作为政治任务持续抓好抓实,坚持“解困、扶本、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扶贫工作思路,精准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十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00余个,助力对口帮扶的6个县市全部提前脱贫摘帽,2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减贫超过10万人,70万人民开启美好新生活。中国海油连续五年荣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考核最高“好”评,五次获得“中华慈善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积极力量。
图11 由中国海油捐建的甘肃省夏河县甘加生态露营地正式开营
二是坚持绿色开发、生态用海,助力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中国海油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以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式开展油气生产,努力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追求井喷失控“零纪录”、追求溢油污染“零事故”。2012年成立中国海油公益基金会,十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海洋环保项目80个,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增殖放流、“蔚蓝力量”微公益等活动,为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自2018年起,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实施渤海油田环保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应急能力强化提升以及生态补偿与修复等措施有力改善了海洋环境。
图12 海上平台周围水质优良,海洋生态环境良好,鲸鲨游弋
三是坚持闻令而动、担当作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海油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号召,着力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面对疫情初期消毒液和口罩资源紧缺局面,海油发展正达科技公司春节期间和抗疫关键时期加班加点生产84消毒液累计920吨,对外捐赠近700吨;安技服在重庆紧急建设8条口罩生产线,累计生产口罩超过1600万只。国内120余个在产海上油气田和主要炼油厂、LNG接收站、化肥厂等保持正常生产,全力保障油气供给和各类防疫及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先后向湖北、武汉等10多个省市及时捐赠消毒液、口罩、防护服等各类防疫物资6万吨,捐款600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能源央企的大爱与担当。
七、聚力提升党的建设“新高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优化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效果,推动形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着力“抓部署”,按照国资委党委关于“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再学习再落实再提升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集团党组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将工作细化为学习研讨、查摆问题、深化提升3个阶段及9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层层压实责任。着力“建机制”,专门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督查办法,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核心督办事项和常态化工作。着力“求实效”,组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并在中央企业中率先主动报送上级党委。发布央企首份全国国企党建会召开五周年特刊,系统呈现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总体成效。
二是以压实责任为保障,扎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组织领导。集团及各所属单位均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大力加强区域和海外党建,成立9个地区(区域)党工委和海外企业党工委,在央企中率先出台《境外党建工作暂行办法》。大力实施党建融合深化工程。先后印发《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融合深化工程”实施方案》《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指导意见》,制定“三大工程、一个行动”的党建融合指导意见,构建“141”融合体系。持续深化支部达标升级工作。出台《支部达标升级实施办法》,作出“每年迈一步、三年一台阶”的规划设计,党支部达标率从2018年的85%提升到现在的99%以上。
三是以正风肃纪为导向,扎实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深化“一头两翼”监督工作格局。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两个指导意见,推动“两个责任”同向发力、一体落实。优化党组派驻全覆盖布局,深化三级单位纪检体制改革,立起以案件查办为龙头、以巡视和派驻为两翼的监督工作“四梁八柱”。突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党组25项、纪检监察组22项落实措施。持续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聚焦党的领导职能责任开展政治监督,实现巡视巡察、整改“回头看”、巡察指导“三个全覆盖”,加强巡视整改与成果运用,加强贯通融合、上下联动,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巡视巡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面向未来,中国海油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和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1534”总体发展思路,以实施“三大工程、一个行动”为主轴主线,以建设“四个中心”为重要抓手,以争当建设海洋强国排头兵为奋斗目标,加快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步伐,努力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做先锋,奋力谱写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