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奋力打造德州信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2/11/21 15:34:56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德州的商业在当时之所以繁荣,既有便捷的区位交通因素,也离不开公平、公正、童叟无欺、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可以说,这种开放的基因和守信的传统美德,一直在德州这座城市传承延续、发扬深化。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诚信”一直是文明传承最重要的“基因”。 从古人讲求的“仁、义、礼、智、信”、“诚者,天之道也”,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彰显着诚信的重要地位。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德州的商业在当时之所以繁荣,既有便捷的区位交通因素,也离不开公平、公正、童叟无欺、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可以说,这种开放的基因和守信的传统美德,一直在德州这座城市传承延续、发扬深化。
近年来,德州市坚持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抓手、以信用应用为核心、以信用文化为亮点,积极探索“信用德州”建设新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经过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德州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始终保持前列,最高排名14名。2021年10月,德州成功获评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荣膺信用领域的这项最高殊荣。
一、以改革思维夯实信用建设基石。树大必然根深,基础建设决定了信用体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筑牢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根基,自2015年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德州市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德州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等90余项制度工作文件。“一网四库一平台”的信用支撑体系日趋成熟,“信用中国(德州)”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公示、查询、政策解读的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4860万人次;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及重点人员信用基础库已经建成,诚信档案逐渐完善和丰富;德州市已建成涵盖全市600余万自然人、67万法人、4460余个机关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医护人员、法务人员等12万余重点人群的信用基础库,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类信息4.5亿余条,通过市政务云共享平台数据接口可调用数据超过13亿条。同时,全面优化平台执行效率、完善功能模块,依托平台搭建信用核查、联合奖惩、县市区监测、个人信用评价等多个子系统,为全面推进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拓展“信易贷”“信易批”“信易医”“信易停”“信易保”等信用应用场景提供系统支撑。
二、以系统思维全维度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德州市坚持以信用监管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事前承诺告知,拧紧“不想失信”思想阀。强化信用核查前置,为市、县审批系统量身定制“嵌入方式”信用核查服务,累计开展信用核查450余万次,实现失信主体自动比对、自动提示、精准惩戒。深化审批替代、主动公开、行业自律、信用修复、证明事项告知、政务服务承诺等“六型”信用承诺制。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推动形成行政机关清楚告知、企业群众诚信守诺、信息共享便民利民的新型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问题。建立“承诺—履约”监管闭环,将书面承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已归集、公示各类《信用承诺书》243余万份。二是事中分级监管,织密“不能失信”防护网。完善行业信用监管评价模型和预警模型,整合年报公示、检验检测、投诉举报等信用信息数据,以及登记注册、关联关系、经营状态等基础性信用信息,研发指数类、预警类和关联类信用评价产品,建立评价结果与监管资源挂钩机制。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等级有机结合,按照信用状况和风险高低对监管对象分级分类,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无事不扰”、信用风险较高的“利剑高悬”。三是事后联合惩戒,筑牢“不敢失信”防洪堤。制定《落实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失信惩戒对象认定、惩戒和退出机制,在各领域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深入推进信用修复,创新信用修复“1100”模式,即“材料提交一网通、对问题材料逐一电话回复、办理过程零跑腿、修复初审每天清零”,主动对接、引导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已累计完成信用修复6200余件。全面健全诚信褒扬和激励机制,为守信主体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
三、以发展思维全领域推进便民惠企。近年来,德州市牢牢抓住信用应用这一关键,创新性推进政府审批、农村信用金融和市场各领域信用应用,努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浓厚氛围。一是深化政府信用应用,让审批质效“优起来”。聚焦“信用+放管服”,将公共信用信息作为项目立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招投标、市场准入等重要参考。加强政府部门与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深化第三方信用报告、信用大数据分析、信用风险监测预警等运用。深入推进“信用+审批”前置核查,创新“失信制约人”管理制度,推进信用承诺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应用。自2021年以来,全市1200多个事项、70余种常用证明证照列入守信主体“信易批”实施清单,实现减材料1500余份、减环节200多个,审批类事项当日办结率达97.6%,便民服务事项即时办结率达100%。二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信易贷”在农村“活起来”。2021年,德州市发改委与建行德州分行合作,共同建成“德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平台”,并在平原县探索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依托德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平台,积极推进农户和具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农村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入驻平台、开发信用应用场景,加大对农村守信主体的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全面提升乡村居民守信意识。截至2022年10月,通过农村信用体系新增授信3172户,授信金额4.53亿元,支用2202笔,支用金额2.84亿元,真正实现“政策助农、金融惠农”,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拓展市场信用应用,让经济活力“旺起来”。聚焦“信用+市场服务”开展信用核查和信用评价,推出“信易行”“信易医”“信易游”“信易阅”等“信易+”系列场景应用工程,推动信用服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共享互赢”的市场化模式,创新开发“信易贷”产品和服务,搭建德州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布“信e贷”“人才贷”“普惠小微信用贷”等多类型信用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已进驻金融服务机构47家,发布金融产品132个,完成企业融资213笔、109.09亿元,为助力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了崭新路径。
四、以创新思维营造浓厚诚信氛围。德州市始终高度重视诚信文化的传承与践行,通过不断丰富“诚信建设万里行”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把诚信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打造“全国诚信文化高地”。一是创新宣传路径,用电影短片讲好“信用故事”。为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信用示范区,德州市充分发挥微电影、微视频的产业优势,用时下最流行的视觉呈现方式,以更加生动的语言、更加广阔的视角、更加新颖的方法向全国讲好德州信用故事,引领社会各界知信、守信、用信,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德州市打造全国诚信文化高地提供强劲助力,也为建设德州市社会信用体系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以信用微电影、微视频传承诚信文化的新路子。2020年以来,德州市组织拍摄了10余部信用题材微电影,先后在国家、省、市几十个媒体和平台进行展播,充分运用电影艺术展现德州信用文化建设成果和内涵。《老杨的盛夏》《我心归处》《花开正当时》《他是谁》等多部影片先后获第八届和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奖、第十八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提名奖、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暨第三届华语电影节优秀作品奖、2020“美丽中国”微电影盛典好作品奖、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30余项国际、国内大奖。这些微电影都是根据德州本地真实感人事迹改编,承载着满满的正能量,不仅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也充分展现了德州用电影短片讲好信用故事的成果与实力。二是营造诚信氛围,发挥诚信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为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德州市注重在全市倡导和弘扬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氛围,2020年以来,开展多届“诚信之星”“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评选活动,这些诚信典型在做好诚信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的同时,也享受激励机制,得到各种实实在在的实惠。德州市发改委与市文旅局、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等多家部门联合,为“诚信之星”获得者提供两年免费观影及两年免费配眼镜的激励政策,让守信者得到看得见的实惠。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德州市聘请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83版电视连续剧《武松》主演祝延平担任德州诚信大使,组织开展“诚信大使”与“诚信单位”“诚信之星”面对面活动,并向全市580万人民发出“诚信倡议书”,号召“诚实守信,从我做起”。近年来,德州市还先后开展了百企共建信用、“诚信知识”有奖答题、“信用德州”故事大赛、信用题材微电影剧本大赛、诚信单位事迹宣传片展播评选、“党建+诚信金融”主题评选、诚信文化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进社区、进农村“六进”活动,指导成立了德州市信用协会,在全市范围掀起了一股“珍爱信用 共建共享”的热潮。
来源: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