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海关这十年|“老加贸”十年发新芽
导言:核销一本加工贸易账册需要多长时间?十年前,这个答案可能是一周、两周甚至更久。如今,企业通过金二系统发送账册报核申请,经系统自动审核,速度大幅提升。
核销一本加工贸易账册需要多长时间?十年前,这个答案可能是一周、两周甚至更久。如今,企业通过金二系统发送账册报核申请,经系统自动审核,速度大幅提升。
我叫徐奕龙,是深圳海关加工贸易业务审核中心——南头海关加工贸易业务三科的副科长,2010年起在加工贸易监管岗位上工作,至今已有12年,是很多同事口中的“老加贸”了。有人说,加工贸易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史的集中缩影。身处深圳特区的我,更是见证了近年来加工贸易监管领域改革创新的历程。
回想十多年前我刚来到南头海关,第一个印象就是热闹、嘈杂。当时南头海关管辖着近万家加贸企业,每年单证审核量近百万份,三层业务大厅人头攒动,叫号机的叫号声、关员与报关员的交谈声此起彼伏。前来办事的报关员带着黄封皮的纸质手册,夹着厚厚的报关材料在焦急等待,我还见过有联网监管企业的报关员用拖车拉着报关材料。我和同事们瞪着火眼金睛在电脑数据与企业纸质数据中来回比对,不少戴着眼镜的同事时不时要捏捏鼻梁揉揉眼睛,眼药水成了当时的必备品。一本本手册从审核关员流转给复审人员再交给科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很快来到2014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深圳海关全面推广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改革,从此加工贸易全面告别了纸质时代,正式迈入“E时代”:电子化手册代替了纸质手册,企业通过网上申报代替了现场排队递单,海关风险式审核代替了关员对海量数据无差别人工核对。带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业务大厅的办事人员从原来日均800人次降到不足50人次,关员日审单量从500份下降为50份,加工贸易业务作业环节由7个减少为4个,26种纸质单证精简归并为9种电子扫描件,9成以上的单证在网上实现电脑“秒过”。我还记得当时改革试点的首批企业中有家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道:“以前手册设立来回要跑几个部门,现在坐在公司点点鼠标,海关核验后快速放行,企业客户端马上收到提示,业务办理和查询都不用去现场。”如菜市场般热闹的业务大厅一去不复返,科里的针式打印机也沉寂了下来,在备案科室工作的我再也没有核发过纸质手册。
到了2017年,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全国金关二期保税及加工贸易监管子系统试点工作小组成员,我们与试点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终于迈出了试点第一步。我还记得那天是2017年12月15日,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成功设立第一本金关二期电子账册,我们立即逐项测试了变更、核销等业务,成功开始试运行,并与海关总署工程组保持紧密沟通,不断优化系统和参数。经过不断地试点打磨,深圳海关于2018年11月1日在全国率先完成系统切换应用工作。切换后,海关底账从20余种整合为加工、物流2类4种,企业直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就可以办理加工贸易业务,加工贸易货物申报可享受“全国通关一体化”“两段准入”“两步申报”等改革红利,系统与商务部门、税务部门联通,做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贸易成本,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
在此期间,南头海关被建设为深圳海关加工贸易业务审核中心,承担着集中办理深圳关区加工贸易内勤审核业务的职责,从此,加工贸易的审核业务更规范、执法更统一、审核更高效了。而我们制定的操作规程也为全国推广积累了先行经验,全国有十余个直属海关先后来到南头海关跟班学习作业。
再后来,深圳海关不断优化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精简和规范加工贸易作业手续,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加工贸易残次品管理、集成电路产业保税监管等一项项改革举措先后落地,在创新海关监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便利和实惠,单耗自核管理改革还得到海关总署司局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现在,海关可以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ERP系统进行对接,实时获取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用企业的管理数据辅助海关监管,破解传统加工贸易监管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制度性束缚。企业也能够享受视同已报备、优先AEO培育、免除各类担保、网上稽核查等24项便利化措施。
十年来,全程信息化、以企业为单元、单耗自核、集中审核、金二切换、企业集团、残次品管理、“对接ERP”……这一项项改革都是深圳海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也会继续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接续奋斗,奋力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的新篇章。(关轩/文)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