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导言:从六安市统计局网站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大力实施“积树成林”发展战略,招新引强、固强补弱,制造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从六安市统计局网站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大力实施“积树成林”发展战略,招新引强、固强补弱,制造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为了解我市制造业企业用工情况,根据省统计局统一部署,近日我局组织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市制造业企业存在人才紧缺、招工难等问题,“机器换人”、“共享员工”应用较少。需完善人才机制,深挖人力资源,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确保制造业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37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从调研企业的规模看,100人以下企业73户,占53.3%;100-299人企业40户,占29.2%;300-999人企业15户,占10.9%;1000人及以上企业9户,占6.6%。
二、调研企业用工情况
(一)企业用工现状
137户调研企业共有员工4.0万人。
从员工职业分类看: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占比超过七成。具体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占5.7%,专业技术人员占10.6%,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占7.2%,社会生产服务及生活服务人员占2.1%,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占74.4%。
从员工学历情况看: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五成。具体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50.1%,高中(中专)学历人员占29.9%,大专学历人员占14.3%,本科学历人员占5.4%,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0.3%。
(二)企业用工主要情况
1.企业人才紧缺,七成以上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受本地人才供应有限、企业自身培养人才周期长、引进外地人才成本高且留人难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市制造业企业存在人才紧缺问题。137户调研对象中有36.5%的企业人才紧缺比较严重,5.1%的企业人才紧缺非常严重,仅有8.0%的企业不存在人才紧缺。从企业人才需求类型看,选择专业技术人员的企业达71.9%,其次为技术岗位操作人员51.9%、普通员工32.6%、经营管理人员23.7%。从企业需要人才的年龄段看,选择31岁至45岁占比最高(63.4%),其次为26岁至30岁(44.0%)。
2.企业“招工难”,超七成企业近三年招工难度加大。受招聘供需不匹配、青年人口本地就业意愿低、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多数制造业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72.1%认为近三年企业招工变得越来越难,23.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易程度没有变化,4.4%的企业认为招工越来越容易。企业在招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按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适龄人口减少(50.7%)、企业无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42.6%)、企业发展较快用人规模无法迅速提高(36.8%)、互联网平台兴起抢占人力资源(28.7%)、缺乏合适应聘人员等其他原因(7.4%)。
3.“机器换人”实施度低,推进过程面临困难较多。“机器换人”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解决企业用工成本提高、招工难等问题。但从调研结果看,制造业企业中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占比不高,参与调研的137户企业中仅有54户企业采取了这一举措,占比不到40.0%。多数企业处于尝试阶段,仅有部分车间采取“机器换人”。此外,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难较多,按照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缺乏熟练的操作工人(62.3%)、引入机器人的成本太高(56.6%)、缺乏机器人维修人才(39.6%)、机器人技术还不成熟(34.0%)、解雇工人导致劳资纠纷(5.7%)、管理层意见分歧很大(5.7%)。
4.“共享员工”参与主体少,利好方面备受肯定。“共享员工”是一种企业之间进行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多方共赢的用工模式,随着未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将成为主要的用工方式之一。当前,我市制造业参与“共享员工”的企业不多,共享员工数量较少,但其带来的利好方面备受肯定。调研企业中有27.7%的企业有共享员工,其中76.3%的企业认为共享员工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68.4%的企业认为共享员工可以缓解企业招工难尤其是紧缺工种招工难,52.6%的企业认为共享员工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果和使用效果。
5.疫情给企业招工用工带来新挑战。今年以来全国新冠疫情多发频发,给企业招工用工带来一定难度。从招工方面看:疫情增加了招聘的风险,使招聘过程复杂化,不少企业因此减少线下招聘,增加线上招聘,但线上招聘的后续报到、体检等环节依然存在困难。同时,由于人员区域流动性减弱,企业不得不开出更高的薪酬来招工,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从用工方面看:疫情防控导致人员出行不畅不能按时返岗,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疫情还增加了企业员工流失风险。
三、原因分析
(一)新生代群体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当代青年以90后、00后为主体,受教育水平相对提高,家庭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压力减轻,普遍希望选择自由度高、压力小的工作。而制造业企业管理严格、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导致很多年轻人在选择就业时不愿意到工厂工作,更趋向于自由灵活的服务行业。
(二)劳动市场人员供求不适配。我市属于劳务输出大市,大量的青壮年外出,一定程度导致劳动力供需双方年龄不匹配。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较为突出,而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有限,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供需不匹配。求职者对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有较高期待,而企业更注重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益,企业需求与员工预期不匹配。
(三)企业对人工劳动力较为依赖。目前我市制造业中存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企业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员需求量大。同时,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漫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推动,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导致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进程缓慢,现阶段对人工劳动力较为依赖。
四、意见建议
(一)完善人才机制,汇聚人才合力。政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在住房、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对返乡人才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鼓励“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为企业提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引导企业树立人才意识,提高人才薪资待遇,自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二)探索“共享”模式,深挖人力资源。调研座谈中了解到,企业对“共享员工”模式普遍认可,希望常态化推行。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探索“共享员工”模式,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帮助企业打通信息孤岛。同时,大力宣传共享用工,做好指导与服务,让有需求、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其中,以员工共享缓解企业用工难。
(三)加强扶持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政府部门加强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引入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利用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等措施,倒逼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降低人工依赖度,提供高薪优岗,增强人才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来源: 市统计局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