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热点
网站首页 财经 港澳直通 品牌中国 行业 企业纵深 新闻调查 企业发布 新闻联播 专题 热点话题 图片新闻
自然资源部:全力做好要素保障 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2/8/15 10:57:57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查看原图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陡然增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尽管实现平稳开局,但3月下旬经济运行出现波动,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落,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

  如何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重大考验面前,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要求,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积极支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8月4日、9日,自然资源部两次召开座谈会,组织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情况,针对地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充分探讨。会议要求,全系统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上下联动、快速行动、靠前发力、精准施策,用好“干货”“硬货”超常规措施,狠抓政策落地落实,以自然资源要素的有力保障,不断加固“稳”的基础,加速集聚“进”的动能,有力支撑中国经济的“稳”和“进”。

  自然资源部明确要求,在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过程当中,自然资源系统既要敢为、更要善为,既要主动担当,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服务大局的同时,坚决守好底线,通过资源高效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保”需求:

  千方百计保障用地用海用矿需求

  “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面对俄乌战争、欧美滞胀造成的海外严峻形势,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并将基建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经济要稳住。应对大风大浪,自然资源系统靠前发力,精准有力施策,积极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8月2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推出7方面26条举措,涉及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计划指标、用地用海审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供应多方面内容,旨在有效解决当前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为确保近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依法依规有序实施,自然资源部明确了在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的过渡期建设项目用地用海的规划依据,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审查的规划依据,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

  在计划指标保障方面,继续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依据,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自然资源部进一步明晰计划指标配置规则,重申了纳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单独选址项目的用地,实行计划指标重点保障,由自然资源部直接配置计划指标。其他建设项目和城镇村批次用地,继续实施增存挂钩,当年指标不足的,可结转使用前三年度节余指标。

  响应自然资源部部署,各地积极用好用足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推出一批新举措、新制度,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出政策。湖南第一时间出台超常规支持政策,从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拓展自然资源财源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深入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力促重大项目落地。1—7月累计批准用地11.12万亩,重点项目用地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云南、青海压茬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制定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政策文件,有效解决项目规划落地问题,为建设项目提供空间保障。

  统指标。浙江坚持指标投放“能早则早”“应保尽保”,今年用地指标投放速度前所未有。上半年累计下达建设用地规划指标13.33万亩,统筹谋划“十四五”省级及以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推动山区26县“产业飞地”建设,每个飞地省统筹安排1500亩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支撑保障项目落地。广东实行用地规模预支制度,在率先基本完成“三区三线”划定、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具备上报条件、市县级规划形成初步成果的前提下,向全省预支下达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79万亩。同时,加大用地指标统筹,支持各地通过“争取指标、挣取指标、腾出指标、购买指标”四种途径分级分类保障各类项目用地。

  建机制。江苏深化一个平台精细化、一套机制制度化、一批制度人性化、一个专班常态化“四个一”的省重大项目保障机制。截至7月底,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已达82.84%,合计已供地3.13万亩。河北、福建、江西、重庆等省(区、市)在靠前服务上做“加法”,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对省重点项目逐一建立保障台账,与发改、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梳理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开展集中攻坚。建立包联机制,每名厅级领导包联一市,确保办法真有效、问题真解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服务管家”制度,专人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办理情况。

  全系统上下一心,同向发力,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稳增长的作用迅速彰显。

  今年1—7月,全国批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6530个,拟用地236.9万亩,其中自然资源部批准305个,拟用地138.6万亩;全国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15541个,用地面积479.9万亩,其中,国务院批准845个,用地面积248.5万亩,项目数和用地面积是去年全年的2倍多;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33个,涉及海域面积15.9万亩。自然资源部积极推动矿业权投放,上半年新立探矿权193个,前五位矿种均为战略性矿种,新立采矿权696个,持续提高煤炭产能后备保障。

  “快”审批:

  争分夺秒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审批快不快,流程长不长,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以来,为力促项目尽快落地,自然资源部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支持重大项目用地用海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并结合国务院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中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反映的要素保障方面的意见建议,创新服务举措,为项目尽快落地保驾护航。

  落实国务院部署,自然资源部5月开始,组建50多人的工作专班,开展重大项目用地用海审批“双清零”行动,6月底前全部完成国务院176次常务会议前部已受理但尚未完成审批的用地和用岛用海项目审查。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用地等手续,力促重大项目及早落地,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在三季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8月3日,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做实做细做优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用地审批质量和效率。

  针对当前用地报批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自然资源部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用地预审范围、简化用地审查、分期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规范调整用地审批、简化规划许可程序、推进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等举措,重申了国家重大项目可继续申请先行用地,并拓展细化了临时用地政策内容。

  “这些举措精准、务实、及时,政策力度和节奏超预期,回应了我们的发展之需和企业所盼,稳经济的政策效能定将逐步显现。”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座谈会上,各省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同志纷纷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减少政策时滞。”

  下放权限。安徽通过委托下放省政府用地审批权,将依法由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分批次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事项,委托给设区市和县级市、省直管县人民政府批准。审批层级减少,审批时间由委托前平均2个月缩短到1个月,审批效能显著提升。

  优化流程。辽宁实行“模块化”审批,改变“材料齐全、线性审批”模式,审核方式由串联改为并联,做到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审核一个。审核流程由“起点齐”变成“终点齐”,审核方式更加灵活,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湖北在用地申报中,允许“边组边审、容缺受理”,省级审查时间由12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多方联动。广西探索建立基础设施项目“三方联动”(区直单位、市县政府、用地单位)报批机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报批速度。上半年,组织上报国务院审批建设用地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77个,获批75个,总用地31.65万亩,涉及投资金额高达5000亿元。山东摸索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内部协作”的用地报批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报部审查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项目39个、面积8.87万亩,已全部通过审查。

  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是涉海投资项目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用海用岛保障,自然资源部从优化审批程序、精简技术报告、完善临时用海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对暂不具备受理条件的项目,先行开展用海用岛论证专家评审等技术审查工作;对报国务院批准用海的海底电缆管道项目,提出施工申请和用海申请一并提交审查,精简技术评估报告;项目用海与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一并审查;允许特殊原因导致的临时用海活动续期一次;简化无居民海岛的公益设施用岛审批等。

  天津通过优化历史围填海区域项目审批程序,统筹海域使用、规划调整、土地供应等阶段,施行并联办理、协同推进、要件共享协同工作机制,为重点项目落位提供用海空间保障。

  辽宁不断优化用海审批服务,由审批用海向以审促用转变。出台存量利用奖励激励措施,明确省级重大项目在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落地的,按用海面积的30%奖励项目所在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每个县每年奖励用地计划指标不超过400亩。

  快审速批马上办,为项目落地争分夺秒。审批加速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

  “提”效能:

  节约集约提升资源保障效能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基本国策。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各类建设都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

  自然资源部强调,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既要用好土地资源、用足相关政策,又要依法依规严格按程序办事,既加快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又不给以后工作留下问题。针对超标准、无标准项目用地,自然资源部重申了开展节地评价的要求,并明确建设项目使用城镇低效用地的,继续延用以往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同时,在土地供应方面,按照供地即可开工的原则,要求各地积极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机制,确保市场主体在依法取得土地后及时开工建设;强调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经批准实施后,直接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确保用地单位依法及时获得土地使用权。

  消化存量。河南创新“增存四挂钩”机制,将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与土地利用计划、城镇规模指标分配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开发区升级扩区调区挂钩。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6.68万亩,同比增长13.3%。甘肃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引导新上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1—7月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43万亩、闲置土地1.86万亩。对无用地标准及超出用地标准的建设项目,开展节地评价,1—7月核减不合理用地1443亩。

  精准施策。北京全力推进“优储精供”,把土地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效能充分释放出来,商品住宅土地供应对今年稳定经济大盘起到了“压舱石”作用。落实“房住不炒”要求,“一地一策”精准运用政策工具,差异化订制入市条件,严格控制地价房价比的同时,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从过去“价高者得”向完善市场、集约土地、保障民生等多目标转变,提振市场信心。

  优化供给。宁夏推广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完成“标准地”出让10宗1143亩,有效提高工业用地配置效率。推行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元化供地方式,完成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94宗4792亩,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贵州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试点。指导各地积极申报并用好阶段性土地出让纾困资金,专项用于土地出让前期应急周转,优先支持已审查通过因资金短缺暂未缴纳有关费用,达不到供地条件且近期可出让的批次用地,充分发挥纾困资金撬动作用,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

  “守”底线:

  尽职尽责守住安全底线

  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要求“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从供给端发力保障能源粮食安全,明确部署要求完善粮食与能源供给体系,“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化体系”。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自然资源部强调,保护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红线,也是各项建设活动以及重大项目落地需要充分考虑的底线要求。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既要迎难而上,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助力稳增长,同时也明确这些举措是“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守住法律底线和资源安全红线的前提下”推出的,必须严格守住底线。

  自然资源部再次明确了严格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范围,同时考虑到一些有效投资重大项目亟需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建设用地组卷报批中耕地占补平衡需求集中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难的现实情况,《自然资源部关于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提出,在2023年3月底前允许国家重大项目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支持各地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将平原地区非耕地逐步恢复为耕地,其中“二调”不是耕地的,新增耕地可以用于占补平衡。统筹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优先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补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针对耕地占补平衡供需矛盾突出、“关中占、陕北补”等问题,陕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实施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在陕北重点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工程,增加粮食产能;在关中重点推动“二调”以前的低效园地有序退出工程,让果树上坡、耕地下山,拓宽补充耕地来源;在陕南重点推广旱改水、坡改梯工程,提高耕地质量。今年以来,省级审核补充耕地项目689个,入库补充耕地面积13.3万亩。

  湖南努力确保每亩耕地实至名归,足额带位置、层层分解下达耕地保护底线目标,推动落实党政同责、刚性考核。1—7月,全省耕地净增加7.68万亩,扭转多年来耕地流出大于流入的态势。

  聚焦一“黑”一“白”,黑龙江强化通报、挂牌、约谈、移交、惩戒、奖励等耕地监管六项机制,保住2.58亿亩耕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保护任务。吉林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启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工程,今年已完工25万亩新增水田并全部种植,水稻长势良好。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今年以来,全球能源供应吃紧,我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1.0%、4.9%。

  为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山西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打破了近20年未出让矿业权的局面,明确了零星资源优化配置、枯竭矿山就近接替、缺口产能接续配置等政策,细化了矿业权出让流程、职责分工和格式文书。省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三级联动,除已设采矿权增批深部或上部煤炭资源、既有探矿权转采矿权外,全面严格实行竞争性出让,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充分竞争,用市场配置煤炭资源。

  内蒙古优化矿业权登记和储量评审备案流程,规范矿业权管理,提升储量评审备案效率,目前已全面完成区域评估工作,区域评估成果已全部实现共享应用。同时,将压覆查询服务下放至旗县自然资源局,查询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正式落地开工,一大批大型能源基地加快建设,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建设紧锣密鼓……自然资源要素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激流险滩中奋楫前行。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面对超预期影响,越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自然资源部将更大力度发挥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作用,助力中国经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护航“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