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20位女性及5个团队获奖
导言:7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付巧妹等20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分子生药学研究等5个团队分别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团队奖。
7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付巧妹等20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分子生药学研究等5个团队分别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团队奖。颁奖嘉宾希望女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在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中展现巾帼担当。强调要进一步讲好女科学家接续奋斗、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激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巾帼力量。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作视频致辞。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独行者虽速,但众行者更远。很荣幸能和各方携手发起这一奖项,在18年间我们共同见证、陪伴、赋能了中国女性科研人员的向阳生长及卓越贡献。在奖项迎来十八岁‘成人’之际,我们希望通过对奖项的升级进一步为中国女性科研人员提供肥沃的土壤,助力她们早日成为世界科学殿堂里最美丽的那朵花!”
获奖代表付巧妹、侯静、袁媛现场分享了她们的科研故事与奋斗人生,大家一致表示,将不负新时代赋予当代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以拼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的巾帼姿态,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继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原创性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段文晖,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崔莹等参加活动并颁奖。
活动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46位院士及专家组成,经严格的评审,最终获奖者脱颖而出。
面对当下女性科研人员千帆竞发的格局,今年奖项加大表彰力度,获奖人数达历年新高,个人奖由10位首次扩增至20位,让更多卓越女科学家被发掘、被表彰、被认可,从而影响和激励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投身科学。除了关注到科研领域"她"力量的不断涌现,奖项还注意到女性科学家越发彰显的领导力。在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下,学科领域的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创新的重点。顺应此科研发展趋势,"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自第十六届起增设5个团队奖项,并于今年首次进行线下颁奖。该奖项专为表彰由青年女性担任负责人、且主要成员须有女性的科研团队,既彰显复合型女性科研人才及其女性领导力,又激发和鼓励跨领域间的团队合作与共创。
此外,典礼上还表彰了"未来女科学家计划"5位获奖者,充分展现博士及博士后阶段女性科研人才的杰出成绩,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同形成了对于不同年龄梯队的全方位支持,让科学之火生生不息,让巾帼力量竞展芳华。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离不开中国智慧、离不开女性贡献。无"她"不科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将继续在四方合力下,让科研领域的"她"力量在全球文明进程的澎湃乐章中激荡回响。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人选
(按姓氏笔划排序)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专业专长 |
1 |
付巧妹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演化遗传学 |
2 |
冯琳 |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
3 |
刘玮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 |
4 |
刘英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5 |
刘宏涛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光信号转导 |
6 |
许叶春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 |
7 |
杨晓菲 |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 |
8 |
肖仁珍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高功率微波 |
9 |
吴俊 |
南京农业大学/果树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 |
10 |
余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储能电池材料 |
11 |
余倩 |
浙江大学/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
12 |
邹丽 |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 |
13 |
张然 |
吉林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 |
14 |
张东菊 |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 |
15 |
张海霞 |
山东大学/无线通信与网络 |
16 |
陈娟 |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传染病 |
17 |
陈兰芬 |
厦门大学/免疫稳态与疾病 |
18 |
陈芳芳 |
吉林大学/纳米医学 |
19 |
周欢萍 |
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 |
20 |
侯静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高能激光技术 |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获奖团队
(按团队名称笔划排序)
序号 |
团队名称 |
团队 负责人 |
团队依托单位 |
1 |
分子生药学研究团队 |
袁媛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2 |
风云卫星高精度定标与定位技术团队 |
漆成莉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3 |
安全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团队 |
盛敏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4 |
南极巡天望远镜研制团队 |
袁祥岩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5 |
高分子功能材料和器件先进制造团队 |
张楚虹 |
四川大学 |
第十七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者
(按姓氏笔划排序)
序号 |
姓 名 |
所在单位(学校)/专业专长 |
1 |
王艳秀 |
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 |
2 |
邓雨君 |
复旦大学/凝聚态物理 |
3 |
刘灿 |
北京大学/低维碳材料 |
4 |
张慈 |
中南大学/艾滋病防控与护理 |
5 |
钟穗娟 |
北京师范大学/神经生物学 |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