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海关这十年 | 我眼中的烟台综合保税区通关便利化改革
导言: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前身是烟台出口加工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2011年整合优化为保税港区,后于2020年转型升级为现在的综合保税区。
我叫姚景顺,是负责烟台综合保税区工作的一名海关关员。从2010年我到海关,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着场站监管的工作。
烟台综合保税区的前身是烟台出口加工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2011年整合优化为保税港区,后于2020年转型升级为现在的综合保税区。
我刚到海关时,就来到了这里的场站,映入眼帘的是场站堆场里停满的大大小小的货运车辆。报关大厅里熙熙攘攘,人流攒动。场站是一处综合服务场地,装载货物的车辆在场站停靠的同时即可办理通关手续。
虽然场站给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通关业务依然紧凑忙碌,进出场站的车辆仍然络绎不绝,每天进出车辆最多达1200余次。
当时一个科室12个人,既要负责报关单、备案清单放行,也要查验货物,还要进行实货监管,整个业务现场每年报关单量30余万票,同时还有许多转关单需要审核核销。经常是一个人刚审核放行完报关单,就要马上和同事去给海关监管车辆施验关锁。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为了让货物运转得再快一点,企业少等一会,大家经常加班加点。还记得好多次晚上11点刚到家,就遇到企业有着急货物需要放行,马上又回来加班。
随着时间的推移,场站不断发生着变化,等靠的车辆越来越少,甚至不见了踪影。
但场站车辆的“消失”,不是业务没了或少了,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通关更便捷更高效,车辆流通得更快了。2013年,“两单一审”通关业务改革在烟台试点;2014年,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推进到烟台保税港区。两次通关便利化改革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企业从申报到货物放行所用的通关时间大幅缩短,场站等靠的车辆肉眼可见地由多变少。
对于我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签字笔笔芯再也不用频繁地更换了。之前的工作台上每天都会有一摞摞报关单等着审核、签字和盖章,笔芯往往没几天就要更换一根。经过这两次改革,纸质报关单变成了电子报关单,数据在系统上即可完成流转审批,人力释放了、效能提高了、企业方便了。
2016年,青岛海关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017年,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落地;2020年,“两步申报”改革实施。这先后三次通关及申报模式的改革,让企业通关更加灵活、自由、方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在全国任一海关办理通关手续,享受同一监管口径、同一服务标准,并且可以概要申报后经海关同意即可提离货物,后续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完整申报,办理缴纳税款等其他通关手续。
虽然业务增加导致每天进出的车辆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整个通关环节更加流畅,车辆在场站等待的时间更短,等靠的车辆越来越少。其中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在新通关模式下,除少数情况外,企业均可采用自行运输方式,替代了以往的转关运输。既不用再对每辆转关车辆施验关锁,也不用通过系统审核核销转关单,人工干预减少,模式更加简单,企业更加方便。
2020年底,“场站模式”升级切换到新的“卡口模式”,通关车辆到达园区卡口,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即时抬杆放行,烟台综合保税区全面进入“读秒通关”新时代。现如今,除了货物查验还在场站,其他功能迁移回卡口,场站的使命基本宣告结束。
现在不仅场站“空荡荡”,海关业务大厅也变得“静悄悄”,报关人员不需要来现场,只需要在网上申报报关单证,遇到系统无法自动放行的报关单,也可以在线申请各项业务。
从多到少,再从少到无,这十多年场站车辆的变化,是烟台综合保税区通关便利化改革的成果,也是海关推进贸易便利化、提升监管效能的缩影。
目前,烟台综合保税区正在进行卡口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新查验场地建设。建成后,将实现进出区货物的高效无感智慧化监管,企业通关速度也将再上新台阶。改革不止步,通关更便利,我相信新时代的烟台综合保税区会越来越好。(姚景顺/文)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