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品牌互联网广东null鍝佺墝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雷格设计
利富塑电

创新创业

首页 > 创新创业 > 详细内容

江苏常州市发布2021年人才引进白皮书

2022/5/5 10:21:06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从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获悉,近日,常州市人社局发布了《2021年常州市人才引进白皮书》(以下简称《2021年白皮书》),精准呈现去年全市引进人才的数量、来源、学历、专业、板块分布以及从事行业等重要信息,为全市优化制定引才育才政策,完善调整人才引进方针策略等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从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获悉,近日,常州市人社局发布了《2021年常州市人才引进白皮书》(以下简称《2021年白皮书》),精准呈现去年全市引进人才的数量、来源、学历、专业、板块分布以及从事行业等重要信息,为全市优化制定引才育才政策,完善调整人才引进方针策略等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2021年,常州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创新发展大会”精神,聚焦“政策创新促进人口集聚”专班和“十万人才汇常”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好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一是“人才新政”得到有效落实。“青年人才双资助”、“青春留常”计划,人才公寓、创客空间、青年驿站、创新创业团队奖励等一系列创新优化的人才政策和举措,发出了人才强市的“最强音”;二是重点引才活动成效显著。下半年,常州市党政代表团携手全市286家企事业单位,共同走进9座城市和16家国内顶尖高校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周,在全国掀起常州引才热潮;三是引才举措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并进,全年赴30座城市举办了52场线下校园巡回招聘会,与100多所高校联合举办网络招聘会,2300多家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11.5万个岗位需求。不断创新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的引才策略,不断优化的人才环境,为全市引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度常州市引进各类人才数量首次突破十万人,达到105473人,较上年增长了61.69%。其中,学历人才79291人(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75.18%;技能人才26183人(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人才),占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24.82%。

  总体上看,常州市2021年人才引进情况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省外生源人才数量占比逐年提高

  全市人才来源广泛,生源包括了全国境内所有省份,省内人才数量略大于省外人才数量。2021年全市全年共引进省内生源人才57634人,省内生源占比达到54.64%,省外生源人才47839人,占比45.36%。省内生源中,全市生源的人才数量最多,达28697人,全市引进的省内生源人才近一半为本市生源,结合2019和2020年数据,全市生源的人才数量在当年全市引进人才总数的占比稳定在四分之一以上。

  尽管省内生源人才占比高于省外生源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市引进的省外生源人才占比在逐年提高。2020年省外生源占比42.90%,较2019年提升了4.51个百分点,2021年省外生源占比又较2020年提升了2.46个百分点,更多的省外生源人才选择来常州发展。

  2.省外高校毕业生来常数量增幅明显

  2021年常州市全年引进省外高校毕业的学历人才达42663人,达到全市全年引进学历人才数量的半数以上(53.81%),较2020年占比大幅提升,增长了10.21个百分点(2020年省外高校来常学历人才占比43.60%)。引进的省外高校毕业人才的毕业院校所在地按引进人数从多到少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河南、安徽、湖北、山东、陕西、江西、四川、湖南、辽宁和北京。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有一半是河南的高校。

  3.青年人才是全市引进人才的主力军

  2021年常州市针对青年人才优化和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育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打造“青年人才最向往的城市”。去年全市引进的各类人才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数量达93737人,较2020年增加了35809人,增长了61.82%。青年人才数量占全市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88.87%,占比与2020年内基本持平(2020年占比为88.80%),青年人才是全市引进人才中的绝对主力,为全市打造“青年人才最向往的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25岁以下的人才49394人,占比46.83%,较2020年下降了4.98个百分点,比重下降明显;26-30岁的人才数量26220人,占比24.86%,较202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30-35岁的人才数量18123人,占比17.18%,较2020年上升了3.54个百分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人才数量占比变化情况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应届毕业生缓就业情况较为普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4.人才学历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2021年常州市引进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79291人。其中博士人才300人,占学历人才总数的0.38%;硕士人才3907人,占学历人才总数的4.93%;本科人才35149人,占学历人才总数的44.33%;专科人才39935人,占学历人才总数的50.36%。与2020年引进学历人才学历结构相比,2021年引进的学历人才中,博士占比上升了0.03个百分点;硕士占比下降了0.21个百分点;本科占比上升了2.08个百分点;专科占比下降了1.90个百分点。从单个学历层次人才占比变化来看,本科和专科的变化较为明显,但从整体上来看,2021引进人才的学历结构与往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保持在5%左右,本科人才占比保持在45%左右,专科人才占比保持在50%左右。

  5.学历人才专业全覆盖但相对集中

  从专业分布来看,2021年常州市引进的学历人才专业全面覆盖92个专业。从专业人数占比来看,一方面,引进人数排名前15的专业类别与2020年基本一致。按人数从多到少排名分别为:机械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教育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材料类、建筑类、土木类、电气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旅游管理类和护理学类。另一方面,专业分布集中程度高。排名前十五的专业人才总数占全年引进学历人才的76.87%,;排名后30名的专业人才数为998人,仅占引进学历人才数量的1.26%。

  6.技能人才成为“工匠龙城”的一张名片

  2021年,常州市共引进技能人才26813人,占到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24.82%,全市引进的人才中每四个就有一个是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作为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全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引育工作,在全市技能人才和学历人才一样,享受“青年人才双资助”、“人才专属地铁卡”等政策。公平友好的人才政策,优质广阔的发展平台吸引着更多的技能人才来常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7.用人单位引才聚才能力提升显著

  2021年,常州市全年引进的105473名人才分布在全市20906家用人单位中,平均引才数量为5.05人/家。单位平均引才数量较2019年增加0.79人/家(2019年为4.26人/家),较2020年增加1.71人/家(2020年为3.34人/家),为近三年最高。全市引才情况在疫情转缓的情况下强势反弹,一方面是因为2020年引才工作受疫情影响较大,造成用人单位普遍的招才难招工难;另一方面,2021年单位平均引才数量超过了2019年,说明全市通过政府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使得单位的引才聚才能力较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2019年有了显著提升。

  8.“头部”单位聚才效应明显

  2021年,常州市有25家企业引进人才数量超过200人,其引进人才总数16765人,占到全市全年引才总量的15.90%。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常州合全药业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引进人才数量达到了500人以上。其中,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引进人才数量达3822人,为去年全市引进人才数量最多的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中有161家单位引进了4958人,平均每家企业引进人才30.80人,是全市用人单位引才平均人数的6.10倍。规上企业中有2512家单位引进了26043人,占全市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24.69%,占比较2020年上升了4.69个百分点,全市引进的各学历层次人才,四人中有一人就在规上企业中。“十大产业链”企业中有720家单位引进了17367名人才,占全市人才引进总量的16.47%,占比较2020年增加了4.66个百分点。人数较2020年增加了9664人,增长了125.46%。来源:人社局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24小时热点图片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