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品牌互联网广东null鍝佺墝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利富塑电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北京和睦家医院:胃癌早诊早治尤为重要

2022/2/22 15:06:36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胃癌这一疾病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日,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耿伟、李庆医生就患者及家属们关于胃癌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整理汇总。

  胃癌这一疾病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日,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耿伟、李庆医生就患者及家属们关于胃癌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整理汇总。

  Q1:胃癌真的如此可怕吗?

  胃癌进展快,一旦达到进展期(中晚期),预后不佳。

  早期胃癌指癌细胞仅侵犯了胃很表层的位置,患者通过早诊早治,预后较好。而中晚期胃癌意味着癌细胞侵犯了胃的深层,甚至扩散到淋巴结等其他器官,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

  可见,早诊早治是尤为重要的。

  Q2:早期胃癌有什么症状吗?没有症状意味着没有胃癌吗?

  早期胃癌的特点就是没有特殊的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仅有一些间断发作的消化不良的不适感,比如反酸烧心、嗳气打嗝、食欲欠佳、轻度腹胀腹痛等,这也足可见胃癌的“狡猾”。

  如果我们等身体亮起“红灯”再去检查,比如已经出现消瘦、黑便、贫血等症状,很有可能为时已晚。

  Q3:胃癌可以被提早发现提早治疗吗?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

  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而早期胃癌是个“隐身恶棍”,在内镜下,它可能只是局部胃粘膜点偏红或者发白的颜色变化,或者是轻度的一块小小的凹陷或者隆起,亦或是一小处糜烂或者表浅的溃疡……

  由于它七十二变,擅长伪装,因此容易被当成炎症而忽视,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得以用高性能内镜技术辅助开始早筛,比如,放大内镜(直接实时将病灶放大40-85倍),NBI(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技术),常规染色技术,超声内镜技术。

  这些科技力量的加持相当于让医生拥有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让小小的病变都无处可逃。

  此外,早癌的发现需要医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临床经验,以及细心与耐心。

  在临床上,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高达约90%[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就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早癌的手段。

  患者在麻醉医生的看顾下睡上一觉,癌变部位就在胃镜下完整切除了。不仅不影响术后胃的功能,医生也可以通过分析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疾病预防有所掌握。

  Q4:胃癌高危人群包括哪些呢?

  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占全球胃癌的近一半,并且在我国大部分的胃癌确诊患者,初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其主要原因还是民众对早期预防性筛查的不重视。

  尤其针对以下高危人群,我们建议定期检查胃镜:

  - 40岁以上人群;

  -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

  - 有胃病病史(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合并肠化生、胃溃疡等);

  - 有胃癌家族史;

  - 有高盐腌熏饮食,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

  - 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中国西北、东南沿岸);

  - 体检大便潜血阳性,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升高者。

  Q5:从几岁开始早癌筛查,多久一次合适?

  建议大家(尤其是中国人)从四十岁开始做第一次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医生会给予个体化的随访复查建议和间隔检查时间。

  Q6:胃镜检查出慢性胃炎,是不是“没什么事”,不用担心胃癌了?

  不是的。虽然慢性胃炎是很常见的疾病,胃炎不一定发展成胃癌,但胃癌基本都是从胃炎开始的。从慢性胃炎到胃癌仅需以下4步:

  健康的胃 -- 慢性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化生 -- 不典型性增生 -- 胃癌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非常重要的。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呼气试验(C-13/14)、血液检查、胃镜下活检、粪便检查等手段被检测出来。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多数情况下,两周便可将其“一网打尽”。

  Q7: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癌离我们并不远,它隐匿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背后,潜伏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里,更是隐身于人们对胃癌早筛的忽视中。

  如果已经在开始担心胃癌出现,从现在起这些事情需要与家人一起做:

  1. 改变饮食习惯,少吃腌制熏烤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注意三餐规律,戒烟少饮酒;

  2.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3. 重视胃癌家族史和胃病病史;

  4. 定期检查胃镜。

  [1] 方仪, 郑朝旭, 冯强,等. 早期胃癌的临床诊疗特点和预后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2009(8):3.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