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null行业品牌广东互联网鍝佺墝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利富塑电
御美养生美容
雷格设计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赋能者何以自赋?无代码成为下一个增长支点

2021/12/23 17:12:18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软件企业多是以一个赋能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软件企业多是以一个赋能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赋能农业、工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同时,鲜有人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软件企业有没有对自己赋能?大家会想当然地觉得软件企业必然会先自我赋能,再去帮助其他行业完成效率升级,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另一个问题是,无代码究竟在数字化浪潮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风势正劲,但也夹杂着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有人担心会被替代丢了饭碗,有人觉得换汤不换药不解决实际问题,有人觉得这是好的趋势但不知道如何顺势而为,根源是缺少了一个清晰的定位。

  随着对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这两个问题最终会迎来同一个答案,而这也许就是当下无代码技术的归宿。

  01 软件企业的增长出路在哪里

  很多软件企业以客户、行业甚至以时代的增长为己任,但企业自身如何实现高增长呢?在公司会议上,一旦这个问题被抛出,多会落地在商业模式的对比、商机线索的管理方法甚至一两个项目的取舍上,却唯独少了对生产工具的讨论、对生产效率的追逐。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增长=收入-人天成本,随着交付成本的下降,增长会自然发生。那为何赋能者不考虑自赋呢,这也许来自于对代码的自负,认为自身的灵活性无可取代,担心专业性会因工具而折损,经年形成的交付流程不容亵渎。

  然而,正如数睿数据副总裁李争辉在“洞见2022第五届中国企业服务年会”上分享的那样,无代码软件平台并不会革了谁的命,反而会给软件行业一次新的驱动,将这个行业里的丙方从劳动力密集型推向技术密集型,促进整个软件行业进一步细化分工,走向成熟。

  如同电路设计软件之于半导体行业,工程设计软件之于建筑行业一般,无代码软件确实会改变行业原有的工作模式,但却是在向良性高效的方向发展。原先陷于重复基础劳动的人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业务、算法、模型的研究中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数字化从来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在无代码赋能这件事上,软件企业的交付成本大幅降低,组织构成趋于稳定,智能应用不断累积,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企业护城河挖深拓宽,这才是值得所有软件企业探索的增长之道。

  02 无代码平台的方向有哪些

  海比研究院在第五届中国企业服务年会上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智服务市场趋势洞察报告》中,将低/无代码平台的类型分为四种:

  场景应用型:以满足业务场景应用开发为主,所开发的应用侧重于自用

  产品研发型:以满足复杂的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开发为主,所开发的应用侧重于他用

  平台生态型:依托低/无代码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应用开发或产品服务

  技术赋能型:以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插件为主,降低先进技术的应用门槛

  每种类型都是结合了自身优势和场景需求,通过无代码技术手段来帮助企业实现增长。对比这四种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增长的覆盖面在不断变宽,但是实现的难度也在逐级提升,而选择技术赋能型,则是走上了一条梦想与荆棘并存的道路。

  作为国内数据驱动的企业级无代码软件平台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数睿数据在第五届中国企业服务年会上斩获“2021中国企业级无代码厂商状元奖”殊荣。数睿数据畅想未来软件企业能像现在选择数据库和IDE工具一样,选择高质量的无代码平台来帮助自己完成项目交付,而企业则可以去发展平台工具以外的特色能力,诸如业务理解、AI能力等等。分工协作的软件生态才能匹配未来全面数字化乃至数智化社会对于软件行业的要求。

  03 技术改变时代,同样依赖时代

  打车软件的爆发是在2015年,但它的产品逻辑原型其实早在之前就已形成,但由于当时4G没有全面落地、定位技术不够精准、导航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并没有立刻改变时代。

  无代码同样走到了自己的关键时刻,但却获得了时代的眷顾。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数字化生活的依赖、软件工程技术数十年的积累、后疫情时代对于远程交付的需求、线上办公等趋势,都在要求无代码技术必须站上时代的潮头。在这个时刻,可选的道路有很多,为行业计深远,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必将成为众多软件企业为增长布局的下一个支点。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