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百强榜暨中国智能制造业发展与趋势》发布
2021/12/23 15:50:52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在创新驱动转型、科技引领未来的大趋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成为产业体系的新支柱。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正深入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
在创新驱动转型、科技引领未来的大趋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成为产业体系的新支柱。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正深入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
12月17日,在2021中国数字化年会上,法国里昂商学院携手每日经济新闻、锦囊专家、法国里昂商学院数字俱乐部,共同发布了《2021中国智能制造排行榜TOP100暨中国智能制造发展与趋势白皮书》。富士康、海尔、吉利控股位列今年百强榜前三位。
报告发布现场
车企创新领军
通过实地调研与企业回访,研究团队实地在珠三角、长三角、华中、华北、环渤海带等智造主要区域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声望初选、专业初选、同行评议、产业评价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完成了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排行榜TOP100》。
该榜单考虑“制造业”和“使用人工智能”两个条件,筛选出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超过15000家。随后就候选企业向专家收集意见,经过同行评议后,生成300多家候选企业名单。通过基于创新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智能制造企业的能力,并选择资深的产业专家,对候选企业进行投票,得到中国智能制造百强排行榜。
“我们一方面关注企业的探究能力,深度调研企业是否具有融合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是否进行制造业探索创新,并创造新的商业价值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深入观察企业对于技术的利用能力,是否能融合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挖掘制造企业潜力,从而去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时间反应度、提高运作效率的能力。”榜单执笔人、法国里昂商学院人工智能管理学院院长、全球商业智能中心主任龚业明教授表示。
今年汽车行业在碳中和等政策背景推动下表现亮眼,包括吉利,比亚迪,蔚来、奇瑞汽车。“他们表现出非常强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意识。我们将这些车企代表企业称为汽车智能制造四强A4。”龚业明分析称。白皮书中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等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制造被推向新的高点。同时无人驾驶技术也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成为2021年企业重点投资方向。
在智能制造的目前阶段,无人工厂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条件实施,人机协作逐步发展,并将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模式。协作机器人安全、高效、易用、灵活,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
“牛企”集聚北上广
从榜单整体来看,除车企之外,前25强中的第二类是很多信息网络技术或自动化技术出身的企业走向智能制造。这类企业有强大的前期通过信息技术积累的原始资本和信息技术上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抓住机遇发展相关智能制造能力。不过,虽然这类企业在云计算方面表现亮眼,但它们连续两年的排名都有所下降,这也说明智能制造对制造基础能力有较高要求。
信息硬件领军企业同样出现在榜单TOP25之中。“京东方、大疆、长飞光缆、烽火通信有雄厚的信息技术能力,并走向智能制造。他们既是IT的传统玩家,拥有雄厚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龚业明说。
2021年,从整个百强榜单变动来看,新入榜10家企业、排名上升企业有14家、排名不变企业9家。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前十强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能制造百强榜企业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智能制造百强企业”拥有量位列各省份前五名。其中,广东省以拥有16家“智能制造百强企业”位列区域首位。
而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智能制造百强榜企业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白皮书指出,未来工业智能平台将助力智能制造快速落地,将核心工艺模型化、算法化、代码化的工业智能算法平台面向工业场景,可以为底层应用提供便捷的开发服务。
而随着元宇宙等新概念的提出,工业领域未来将实现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通过将海量工业大数据结合数字孪生、云计算、5G、 AR、VR、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以“元宇宙”的概念初步整合,“工业元宇宙”正成为重要的思考方向之一。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